民企招聘:惜人才 不吝钱财
毕业生遭遇“最难就业年”?
3上一篇 2013年5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学生求职:300份简历“石沉大海”
毕业生遭遇“最难就业年”?

记者 丁林 曾梅/文 李超钰/图
承载毕业生希望的招聘会(资料图片)
 

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而面对如此多的应届毕业生,企业方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信号。据统计,2013年,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量与同期相比,下降10%~15%,这让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有人称这是“最难就业季”,也有人发出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无奈感叹。而安徽现状如何呢?        

毕业生求职故事

一本毕业生:今年校园招聘会少了很多

5月27日晚,庐江小伙丁硕正在上海火车站候车大厅,等候返回合肥的动车。

丁硕是安徽大学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当天去上海,是为了与之前签约的一家工程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说到找工作,丁硕称自己一是比较幸运,找得早,从去年10月份开始,就陆续参加各高校的校园招聘会;再则,就是会计专业,市场需求还算客观,而自己是男生,也有一定的优势。

2012年10月中旬,忙完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后,丁硕和同学们便开始了求职之路。

“那几天真的很辛苦,平均每天都要参加三四个宣讲会。”

不过,与工程公司签约,丁硕如今也有一丝悔意。“应聘的岗位是项目会计,这意味着要随着项目全国来回转。”当然,舍得掏出3000元钱的违约金,丁硕可是心中有数的,目前,他已在合肥与一家信托公司达成口头协议。

丁硕称,自己的就业问题应该算是解决了,可班上,还有很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每天还在辛苦跑着各式各样的招聘会。而这明显的感觉就是,与去年10月份那一波校园招聘会相比,今年,前来校园招聘的企业越来越少了,校园招聘会的次数也不如去年多。

二本毕业生:边在国企实习边开盖浇饭馆

7月份就要离开合肥学院的张凌霄,去年12月份在学校的推荐下,和其他16名同学一起,参加了一国企的校园招聘,并最后得以留下来实习。

也许是对实习工作并没有让自己吃下定心丸,抑或觉得自己奔波惯了,今年4月份,张凌霄跟所在实习公司请假,和同学合伙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盖浇饭馆。“厨师每月工资4000元,房租每月5000元,加上另外3名同学帮忙的工钱和其他开销,开业第一个月饭馆保本。”在张凌霄看来,这是个很好的兆头,说不定以后会盈利更多。

为什么中断国企的工作,转而自己创业?“也许是我的内心动荡,也许是觉得国企工资太稳定。”这是90后张凌霄的解释。

张凌霄说,在已实习的3个月里,他每月有一半的时间是坐在办公室看材料,剩余的一半时间,是出差跑市场,进行各种市场调查。

未来如何打算?张凌霄说,国企的优势在于稳定,6、7月份会继续回去实习,争取转正工作,但这并不能熄灭他的创业梦,过了暑假的淡季,他的校园小饭馆仍会继续营业。

三本毕业生:300份简历如“石沉大海”

7月份毕业季逼近,刘亮变得非常忙碌而焦虑,求职、考公、临时兼职、学习创业。作为安徽三联学院本科大四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刘亮说,他选择了一个社会上最不缺的专业。

他告诉记者,3月份至今,他投了300份简历,回复的却只有10个,而面试之后就都没了下文。

最让他想不到的是,本是要求大专生即可的职位,却总会有许多985、211高校的本科甚至硕士前去求职。

“现实让我们无能为力。”刘亮说,求职屡屡受挫,犹如当头一棒,让他顿时懵了。“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大学四年的价值在干什么?”说到这里,刘亮的眼神黯淡了下来。

刘亮一边求职,一边准备公务员考试。今年落榜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过几天还有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的考试,我再考考试试。”刘亮试图给自己加油。

上个月,刘亮开始觉得自己不能依靠家里,于是在备考和求职的间隙,他给自己找了一份兼职——电话销售。

“很辛苦。”刘亮说,底薪只有900元,每天工作10小时,每周休假1天。“工资再低也要做,总不能还吃家里的吧。”

HR反馈

学法律的也愿意做文员了

合肥一家房产建设企业的人事专员刘伟,今年感觉到的一个变化就是,应聘者观望的少了。比如,前段时间招聘一个行政文员岗,应聘者是来自省城一个二本院校法律专业毕业生。

宣城一家通信公司今年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也提供了15个岗位。负责人事的陈娜说,总共有近100个毕业生,参与到此次的应聘。“其中,很多都是专业不对口的,比如学服装设计的、播音主持的,都来了。”

链接

毕业生今年求职压力大

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从2012年10月29日到2013年4月10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和求学进行跟踪调查。52827份回馈的问卷中,硕士毕业生15466份,本科毕业生18420份,高职高专毕业生18941份。

调查显示,该时间段内,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硕士主要签约雇主类型为民营企业/ 个体(30%)、国有企业(30%)和政府及事业单位(26%);本科主要签约雇主类型为民营企业/个体(42%)和国有企业(28%);高职高专主要签约雇主类型为民营企业/个体(58%)和国有企业(22%)。

麦可思认为,本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可能是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企业对应届毕业生需求出现“降温迹象”。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