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合肥:繁华的水乡之城
高古朴茂 醇和典雅
石雕,凝固的“徽文化”
下一篇4 2013年5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宋代合肥:繁华的水乡之城

周玉冰
宋代金斗城内(祁少龙 作)
 

栏目语:

安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众多遗存显示了文明的久远。无数先贤在徽皖大地创造着种种神奇。安徽徽印象酒业有限公司与本报联手打造的“寻找徽印记”栏目将探寻安徽文明之源,全新展现安徽文明之光,寻找历史的记忆,寻找身边的美景。请您用笔和镜头记录安徽大地上的历史遗存、自然风物、艺术珍奇、非遗技艺、故事传说,作品将进行评选,颁发奖品和证书,并集结出版。稿件请投903552062@qq.com,咨询热线18656158321。

一个城市内,5条河流流过,数十座桥梁点缀,放在今天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水乡之城。宋代的合肥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并且有过一段繁华岁月。

宋代庐州很繁华

现在美术界都喜欢搞重大题材的长卷创作,政府拨下巨资,一个圈子里的画家聚在一起,你画这我画那,画好了领导看看,就算完工了。当然不能否定这种大题材创作的意义,但大量人力财力背后还是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有点批判了,就此打住。

说起重大题材的长卷,在中国美术史上当属《清明上河图》,这可是北宋时期张择端一个人完成的,5米多的长卷上,描绘了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接踵的行人,内容极为丰富,繁而不乱,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宋代时期的庐州城,也似汴京一般,河流穿城,商肆林立,酒旗招展。可惜没有一位张择端一般的画家描绘下昔日的金斗河。但有史料记载,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淮西帅郭振筑斗梁城,北跨金斗河,西括九曲水,原来的南淝河水改从城北而流。金斗河段成了内河,进一步促进了合肥城市的繁荣。嘉庆《庐州府志》载: “自河入城之后,而民间之利甚溥矣。谷粒之出入,竹木之栖泊,舟船经抵县桥或至郡邑署后。百货骈集,千樯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阗。因其地气疏通,人心愉畅,而官长之超擢者,缙绅之显达者,甲乙榜之多,土风之厚,民俗之醇,甲于他郡。”意思是说,金斗河带来了繁华的物流,河两岸商家众多。乃至这里官员的升迁、缙绅的显达、学子的金榜题名、民风的淳朴都比其他郡县要好。

5条河流蜿蜒流淌

合肥人都知道九狮河。九狮河是金斗河的一段,梳理起来,昔日九狮河从今天的杏花公园流经第一人民医院、市府广场、淮河路、鼓楼商厦,与改道后的南淝河交汇。今天的九狮广场,也就是两条河流交汇处。

明代正德年间,庐州知府徐钰害怕农民起义军从水路攻打庐州城,将西门水关封堵,九狮河失去源头活水,逐步淤积,也逐渐失去昔日的妩媚与诗情,逐渐走向衰老与死亡。到解放前后,九狮河两岸一片荒凉,满目是茅草房、垃圾堆。 1954年7月10日,一场暴雨让河流积水,杏花村一带水没屋顶。当时治理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填埋。屹立千百年的城墙没有了,流淌千百年的河流没有了,人家说合肥没有历史底蕴,怨谁呢?

宋代庐州城内,流淌的不仅仅是金斗河。以池为限,还有自逍遥津流入九狮河的逍遥津河,有自洪家花园(今省委大院)流入九狮河的时雍河,有从金斗河流入城西德胜门内的九曲水,有全长26里的护城河。

水乡城市的诗意与酒香

有水就有桥。九狮河有桥梁4座,由北至南依次为问津桥、金石桥、石灰桥、飞骑桥;时雍河有桥梁2座,由南至北依次为时雍桥、小史桥;九曲水有桥梁9座,由北至南依次为指挥桥(今六安路与霍邱路交口)、和平桥、洛水桥、升仙桥(今新华巷与益民街交会处东侧),由此桥折向西依次为:赤阑桥、聚仙桥、会仙桥、永乐桥、廻龙桥;护城河上有桥梁6座,为淝宁桥、拱辰桥、威武门桥、时雍门桥、南薰门桥、德胜门桥。

九狮河上,由西至东有西关桥、谢家坝桥、蜀源桥、浅坝桥、县桥、惠政桥、镇淮桥、凤凰桥、九狮桥、东关桥。

这些桥中,最浪漫的当属赤阑桥。著名词人姜夔曾经客居赤阑桥畔,与合肥女子成为知音。女子操琴,姜夔饮酒吟诗。这酒,也一定是庐州金城酒或者金斗城酒了。乃至别后,他思念不已,写下“著酒行行满袂风,草枯霜鹘落晴空,销魂都在夕阳中”的词句。学者王季思与编剧王冠亚曾经写出剧本,努力要把他们的故事搬上荧幕,随着两位老人的相继去世,这恐怕是个梦了。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这是姜夔笔下的合肥,烟柳摇曳,桥梁点缀,舟楫轻摇,满城酒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诗意水乡城市。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