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神庙上刻“到此一游” 道歉不是终点
从孩子嘴里“抢食”,“营养餐”怎能不“中毒”?
莫让儿童节成“拼爹”节
“为高考让路”不能没有边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孩子嘴里“抢食”,“营养餐”怎能不“中毒”?

吴杭民
 

青海大通548名学生“营养餐”食物中毒;广西都安400余名小学生喝“营养餐”牛奶腹泻;云南富源某小学给学生供应发霉面包做营养餐……短短一个月内,多地接连曝出学生“营养餐”食物变质、中毒事件。接连曝光的“问题餐”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质疑:一方面是食物变质,另一方面是营养缩水,“营养餐”究竟营养了谁?(5月26日《中国青年报》)

“营养餐”究竟营养了谁?这个问题我们貌似问得很不耐烦了。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3年春季视频调度会上说得掷地有声:“任何人都不能打孩子的主意,要让那些从孩子嘴里抢食的人身败名裂。”——放出此言的背景,其实大家都懂的,学生“营养餐”变质、中毒事件屡屡被曝光,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的补助款,经常被质疑被人贪腐,成了一些人嘴里的“唐僧肉”!

从孩子嘴里抢食,“营养餐”怎能不“中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落实过程中的“变味”、“变馊”,真的是我们极不愿看见的现实。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如今最严重的一个民生问题,“食以安为先”,国家财政投入那么多专项资金来改善学生的营养,可在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屡次被贪被损的现实语境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那100多亿的财政专项资金,会成为一块多肥的“唐僧肉”?着实令人焦虑。

当务之急,是学校在采购中实行阳光采购,公开产品的价格、货源等,大力创造条件接受家长和公众的监督;而对胆敢打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主意的不法分子,要在党纪政纪、司法执行上予以严惩,而不是出了问题“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让完善的执行力迫使那些人不敢打孩子的主意,不敢从孩子嘴里“抢食”。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