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赏识教育理念” 为和谐生命鼓掌
特色立校 质量强校
下一篇4 2013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树“赏识教育理念” 为和谐生命鼓掌
——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学赏识教育结硕果
尹文学 谢钱钱 殷江霞
学生社团开展“沐浴党恩,迈向青春第一步”主题队会活动
 

如果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也许合肥市65中学不是最好的,但是“走自主发展之路,创造适合我们孩子的教育”就是65中人心中理想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为了给师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取最大程度的发展,创设更大的发展环境与空间,他们选择了“赏识”。

盘点走过的几年,“赏识”拉近了65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田。看到孩子们在学校健康、快乐的成长,老师们颇感欣慰,同时也深感应为这些纯洁的心灵创造更宽、更广、更加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翱翔,快乐成长!

酝酿规划篇

合肥市第65中学是合肥市进城务工子女定点学校之一,不太理想的文化基础,有待改善的行为习惯,自信与进取心不足,使校长许有文不得不考虑应以怎样的方式改变这种现状。经过认真地讨论、分析,结合该校自身的发展积淀,领导班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赏识”。

通过对“赏识教育”课题的研究,在收获关于赏识教育很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同时,重新界定自己的赏识教育内涵与外延。65中老师们所理解的赏识教育,强调只有用欣赏的眼光才能真正认识人,进而培养人,发展人。因此赏识教育的基础是要拥有一颗博爱的心,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要信任、尊重、理解,在此基础上激励、宽容、提醒。他们认为,凡是以博爱为基础,以提升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增强自信,涵养自尊,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尊严地生活、学习,活得有价值。校园赏识文化的熏陶,课堂教学的渗透,作业批语的提醒,体育文艺活动的彰显,甚至是平时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一幅字都可能成为赏识教育的阵地和抓手。

探索实践篇

学校本着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出发点,以“让学校成为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为目标,通过赏识教师、赏识学生、师师赏识、生生赏识,增强了互学、互助、团结进取的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开展。

赏识教师:赏师德,倾心捕捉教师的闪光点,巧妙地把“以人为镜”的思想孕于赏识教育理念之中,学校每位教师都深谙于心,大家互相欣赏与借鉴,师德情操与业务能力齐头并进;赏师能,让每位教师的潜能得以发挥。为此学校实施“三师”培养工程,搭建三个“舞台”,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骨干教师有“精彩”的舞台;老年教师有“留守”的舞台;新上岗的教师有“腾飞”的舞台。青年教师在宽广的舞台上迅速成长,中年教师在成熟的舞台上品尝成功的喜悦,老年教师夕阳照样红。

赏识学生,确定多级目标,做到“三个结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校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一学年:引领发现,学会赏识,迈出青春第一步。二学年:自主成长,自我赏识,在成长中充满自信。三学年:学会赏识,让学生在赏识中走向未来。“赏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与科学评价相结合、与挫折教育相结合。

和谐发展篇

办学理念的提升,教育策略的完善,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并呈现以下几点显著效果:

欣赏赞美,使命感和创新力增强。赞许多了,抱怨少了,关注多了,漠视少了,策略多了,情绪少了……赏识教育促使教师在“发现与创造”的专业上得以长足发展。

活泼开朗,意志力和自信心增强。作为赏识的主体……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活动、创造,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更感兴趣,信心更足,意志力更强。

追求进步,快乐感和自豪感增强。赏识教育彻底地破除了孩子们对原来以成绩好坏论优劣的评价观念,认同于“追求进步、多元评价”为核心的新型评价观……“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实现进步”成为校园内学生最响亮的口号和最实在的行动。

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合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特色学校”、“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等诸多荣誉,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获得一系列好评。

如果说学校靠“精细化管理”构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那么,赏识教育则给了学校充满活力和自信的生命灵魂,带动了学校一步一步的良性发展。他们将对“赏识教育”不断探索,“走进生命,创造和谐!”是其永恒的追求!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