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个月时间,羽绒价格翻倍飙升,速度惊人。“鸭绒价格由30多万翻倍至60多万,甚至是70万;鹅绒价格普遍增长10%。”六安羽绒协会秘书长赵传银总结价格变量。中国羽绒基地——六安羽绒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出现的原料收购难、涨价难、不敢接出口长订单等问题,不单单是突发因素造成,企业在风险识别、控制方面还存在不足。
故事:焦急采购的外商
5月10日中午,皖西羽绒集团董事长管章明在六安固镇的一家酒店里宴请外商。来自韩国的林先生和助理着装一丝不苟,内心却焦急万分。他们赶到这个偏远的小镇上,就是为了缓解眼下紧张的原料供应难题。管章明惜言如金,但简洁生动,作为皖西羽绒的掌门人,这个集团是由他从年轻时一手创立。但他同样要和无数的同行们共同应对这一场危机。
从3月底至今,羽绒原料稀缺、价格上涨开始困扰着羽绒原料供应商。据皖西羽绒集团进出口部经理管华菊介绍,羽绒从2012年底开始已经在一个高位运行,鸭绒去年正常价格是在26~28万每吨,年底攀升至31~32万每吨。
但这种涨幅属于正常范围,根据市场供需情况,价格涨跌无法苛求,但到了今年4月份,价格就开始飙升。一些地方对于活家禽进行各种处理,而原料来源就成了根本问题。原料市场重金难求,原材料极度短缺的状态,“现在鸭绒的价格达到了60万每吨,几乎是翻了一倍。鹅绒去年6月份价格在75万每吨左右,现在则达到110~115万每吨。”管华菊说。
由于大部分羽绒供应商的原材料都是从养殖户或“羽绒贩子”手中收购,由于市场对鸡、鸭等禽类的需求减少,屠宰数量的减少导致羽绒产量锐减。焦急的不仅仅是韩国客商林先生,据了解,全国各大羽绒制品企业和萧山羽绒市场都存在着缺货难题。
影响:外贸受冲击惨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制品的生产国、出口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根据六安羽绒协会秘书长赵传银提供的数据,仅2011年,六安市羽毛(绒)及其制品累计出口6225万美元,同比2006年增长了一倍。内销全额近40亿元,比5年前增长两倍多。其中安徽一隆羽绒公司等几家公司连续两年出口超千万美元,有近20家企业年产值达到或超亿元。
可问题是,当外贸的边际效益袭来,市场立刻展现出险恶的一面。
合肥鸿昌羽绒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羽绒市场价格出现50%以上的涨幅,中国的出口优势很可能丧失殆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羽绒产业也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吴斌告诉记者,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再加上人力成本和出口汇率等因素的影响,羽绒市场的销售旺季将会出现怎样的最终涨幅,现在还难以预测,总体来说,对外贸影响很大。在吴斌的公司,内销和外贸各占50%业务量,原料采购现在已成为最头疼的问题。
“家禽养殖本身存在着风险,家禽养殖规模的本身就在缩小,这就最终导致羽绒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从而抬升了羽绒的价格。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则是把持续上涨的羽绒价格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位。”吴斌说。
连锁反应:诚信危机
“这段时间,有很多供应商趁机大赚了一把,但也有些人急的没赚到钱。”在六安固镇街头,一家羽绒厂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事实确实如此,在价格大涨的时候,有部分羽绒收购商趁机囤货,预备高价出售。
管章明将此称为“诚信危机”——危机来袭,但同样也是羽绒商人的诚信危机来袭。“在涨价前,和别的客商签好的合同,一看有利可图,想涨价却不好意思开口,更有甚者通过协会的名义意图毁约涨价。”管章明向记者展示了公司内丰富的羽绒库存,他同样担忧现在的货源问题。鹅绒所受冲击并不太大,但管章明准备筹建的大白鹅养殖基地还是暂停了下来。
按照六安市裕安区畜牧局副局长朱开育的说法是,此时进行养殖无疑不明智,白鹅的养殖周期长,出栏时间不定,所以才没有对白鹅进行大规模捕杀。
记者在固镇走访时发现,传统的养殖基地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成片的白鹅依然畅游水中。在距离固镇街道几公里处的一个占地数亩的皖西白鹅养殖基地,标牌醒目,可除已建好围栏和圈舍,空无一物。
专家之忧:外贸,谁做谁吃亏
赵传银告诉记者,六安几十家大型的白鹅养殖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来自匈牙利投资的皖农养殖场,有两万多只种鹅,主要是生产鹅蛋,育小鹅苗,往东北山东等地销售。小鹅苗不准运输没办法处理,如果继续养殖,由于规模、数量有限,损失只会上升,当地政府还没有停止养殖生产的意向。羽绒交易买全国、卖全国,尤其是河南、山东的生产基地比较大,山东六合县,养鸭量占全国六分之一的量,但很多厂子都关闭了。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鸭绒的价格由30多万元飙升到60多万,甚至是70万,价格翻番;紧接影响到鹅绒,普通绒以前是70~75万,升到90万左右,精品绒85~95万,现在已经超过100万,价格普遍增长10%。
现在不仅价格高,重要的是买不到货。企业拿不到货,出口也受到影响。国内羽绒的价格被推高,最近十个交易日,人民币又升值,原材料价格又上涨,所以现在外贸的单子谁都不敢做,谁做谁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