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住房建设超前20年发展,旅游超过震前水平,国际旅游城市向前迈进……5年后的今天,世人站在都江堰这片曾经 “站立的废墟”上,看见了曾经一项又一项视为“几乎不可能”的奇迹的诞生。
三个“十万”见证重建奇迹
5年前,80秒地动山摇,使古城都江堰市通讯、交通、供电、供水全面瘫痪,3000多名同胞罹难,40多万城乡居民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530多亿元。
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与他们风雨同舟、血脉共搏,携手相助、共渡难关,成功营救被埋群众4325人,救治受伤群众10560名,奏响了“生命高于一切”的集结号。他们夜以继日,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全力以赴开展板房建设“百日攻坚”,17.7万名受灾群众如期入住板房,都江堰成为汇集民族大爱、凝聚奋发动力的精神高地。
灾后重建无异于一次新的创业。面对十万居民住板房、十万家庭建住房、十万大军在建设等异常艰巨复杂的局面,都江堰负重自强、科学重建,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他们通过全球招标和群众参与,在最短时间内编制完成高水平的覆盖全域的重建规划,完成了都江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工作,完成18058套城镇安居房和698套廉租房、公租房分配……
自强不息是最令人欣慰的感恩
五年,对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时间并不长,但就在这不长的时间,都江堰儿女没有让大家失望。如今的都江堰景区美轮美奂、游人如织,壹街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各乡镇沿着统筹城乡的思路,发生巨大变化:一栋栋精致的别墅、安置点矗立于田野,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一块块场镇商业区业态喜人、人气高涨,一处处田园景致美不胜收、令人神怡。
聚源镇在地震中受到了严重创伤,在这5年之中,聚源人奋起重建,迅速恢复,一条以成灌高速、老成灌路、天府大道、灌温路、聚青路、聚兴路以及成灌快铁等主要干道构成的“四纵两横一轨”骨架道路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交通、经济、民生,聚源镇各项事业均衡发展。该镇党委书记廖仁鹃说:“背负着全国各界朋友的殷切希望,就不能让他们失望!自己变强大了,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不仅仅是聚源镇,在天马镇向荣村、翠月湖镇东桂苑、大观镇茶坪村、蒲阳镇长源新居……记者都惊喜地发现,都江堰人民将社会各界的殷切希望作为源源不断的动力,科学地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住房建设超前20年发展
五月的都江堰,丛山叠翠、溪水潺潺。明媚的春光中,记者走进翠月湖镇东桂苑。
65岁的董仙玉正和外孙女坐在沙发上看着背投电视,房屋内宽敞明亮,各种电器、家具一应俱全,厨房里还开通了天然气管道。“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年老了在家看看孩子,干点家务就很知足了。”堪比别墅的居住环境,让已经在新居住了3年多、年近古稀的董仙玉感觉到了晚年的幸福。
村里的干部深有感触,原来村民居住分散,几百米盖一处房子,基础设施配套很不好搞,现在大家集中居住,水泥路修好了,水、电、气、宽带和有线电视光纤都接进来了,村里设了垃圾桶,比原来整洁多了,城里有的东西,农村也都有了。
目前,都江堰市6万余户重建农房完成,全部入住,相当于灾前农村20年的建设总量,农村建设整体水平超前20年左右。
震后修路里程 相当于震前历年总和
61岁的彭生秀兴致勃勃地侍弄着自家的花木。女儿就在壹街区的一家超市上班,她自己每天去附近的活动中心和颐湖锻炼身体,在她位于壹街区问道西路45号洪桐园的家里,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为了让新家园中的新生活更加幸福,都江堰市大手笔规划了全市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从城市到乡村,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网、闭路电源……应有尽有。
数据显示,该市地震后改扩新建道路里程相当于地震前历年建设里程总和。
如今,随着成灌快铁、彭青路、聚青路、沙西线、IT大道、崇义立交、龙池和虹口旅游公路、蒲张路、蒲虹路等一大批灾后重建道路项目的完成,以“五纵五横一轨一带”为主骨架的市域交通路网体系已具雏形。
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放眼沿途,到处是美丽、柔和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美景。通达的路网,从时空上提升了都江堰市的区位优势,更为当地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