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8时02分,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震。著名歌手韩红在获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开展爱心救援行动。一向支持奔走在公益最前线的韩红4月23日在其微博上发飙:我特别不明白!也明确表态我很反感!为什么国家一有灾难有些人总特么写些歌,找歌手来唱?!怎么了这是?难道这个时候唱歌比救援、比抢救生命还重要吗?谁有心思唱找谁去!我他妈没心思!就不唱!(见本报今日19版)
日前,著名歌手韩红同时表态自己不愿参与赈灾歌曲的录制。
雅安地震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社会各界均以不同方式援助灾区,为灾区祈福。韩红本人在地震发生后,声明捐款50万,并发起了为雅安同胞捐款的活动。4月22日,韩红爱心救援车队也正式出发,奔赴灾区。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跟韩红微博上的“质疑”,都符合一个“行动派”公益人士的形象。
以往,每逢灾难发生,确实都会有人组织歌手,制作所谓的赈灾歌曲,通过演出或者其他途径,为灾区募集善款。这种利用职业特点,汇聚民间慈善力量的做法,自然也不必苛责。只不过,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更需要有实际行动的救援。毕竟,歌声再动人再煽情,也换不回废墟下危在旦夕的生命。
事实上,灾难面前的煽情,也非止“赈灾歌曲”一端。如媒体报道中,为了让内容更感人,不顾受灾者刚刚经受心灵创伤,而“逼问”一些问题;再如近日舆论对灾区“最美新娘”的先捧后踩,道德在救灾过程中,充当了煽情的道具,让我们的关注点偏离了救灾的重心。
如果不算上沽名钓誉的那一部分因素,可以肯定,每一次的“赈灾歌曲”,也都发挥过一些作用,特别是在筹集赈灾物资、提振救灾信心、宣传推动慈善等方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赈灾歌曲、媒体报道,还是舆论关注,都不宜无节制地煽情,因为无论多么精彩的煽情,都离慈善和真相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