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滁州、淮南顺利“入长”
2013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芜湖、滁州、淮南顺利“入长”
新成员,明年盐城见!
金苑 记者 王玮伟 沈娟娟/文 程兆/图
 

8名新成员“入长”啦!昨日,长三角协调会第十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在合肥闭幕,芜湖、连云港、徐州、滁州、淮南、丽水、宿迁、温州8座城市进入长三角的怀抱,至此,我省已有5座城市“入长”。会议决定,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四次市长联席会议明年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

芜湖、滁州、淮南,这3个新成员未来如何跟长三角走得更近?记者昨日第一时间采访了三市的相关领导。

芜湖市副市长汪华东:

未来交通、经济等向长三角看齐

一宣布芜湖等城市加入长三角,芜湖市副市长汪华东难掩内心的激动,“芜湖终于成功地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了!”

“芜湖正处在厚积薄发、转型发展的阶段,既要保持高速发展,又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这要求我们与长三角加强合作,加快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汪华东称加入长三角对芜湖意义重大。

汪华东表态,未来将充分利用长三角的“金字招牌”,在对外招商引资中,以长三角地区整体优势吸引国内外企业去芜湖投资。芜湖等城市的加入必将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向中西部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发掘长三角的发展潜力。

“今天的加入只是个起点,未来芜湖将从经济、文化、交通、政策、服务和发展理念上,向长三角优势区域看齐。”汪华东告诉记者,也非常期待与合肥的合作,“希望在人才交流、港口建设、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大交流与合作。”

淮南市发改委主任胡东辉:

希望和长三角共建一些产业园区

在采访的一开始,胡东辉就打趣道:“过去有长三角之实,现在也有长三角之名了。”

“淮南是煤电基地,在长三角中扮演的主要是提供能源的角色,这次加入后,更是希望能实现共赢。”胡东辉建议,希望长三角能将技术、产业等向淮南梯度转移,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化工产业以及能耗比较高的产业,充分发挥淮南的能源优势,把淮南经济进一步做大总量、做优品质。

除了跟长三角之间的无缝对接,淮南也正谋划和合肥在交通上走得更近。胡东辉透露,希望从合肥的新桥机场到淮南规划建设一条轻轨,“今后20分钟就可以到合肥,合六、合淮和新桥机场在这个地方形成T字形的交通汇集点,如果乘客实现零换乘交通,对各市都有好处。”

“还有一条连接淮南和合肥的九龙大道,合肥已经修到长丰了,我们今年准备开建,把这条路一直连接到淮南。”胡东辉表示。

滁州市发改委经协办副主任范德胜:

长三角在民生、科教等方面更多辐射滁州

“加入长三角,说明咱们滁州之前跟长三角就有很紧密的联系。”滁州市发改委经协办副主任范德胜举例,滁州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共建园区近30个,而且滁州的农产品有70%都销往长三角。

那么,滁州最大的优势都在哪里呢?答案是区位、资源、和长三角城市的互补性。

范德胜告诉记者,现在滁州到南京19分钟,到上海1个半小时左右,到其他长三角城市也比较便利,“正在推进几条高速的建设,比如马鞍山到滁州到扬州的高速,宿州到扬州的高速经过滁州等,未来会更方便。”

作为加入长三角的新成员,范德胜希望长三角可以在民生、科教等方面再辐射滁州,推动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南京、上海等是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滁州有一些患疑难杂症的人都选择到外地定点医院去看病,然后回来报销,以后是不是可以把这种医疗资源引入滁州呢?”范德胜做了一个猜想,“这个空间很大,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的探索和沟通。”

思考

扩容后长三角 会有哪些变化?

这样算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员城市已经有30座。

“扩容后,范围变大了,大家都很担心在形成一致性上会不会存在障碍,其实不会。”长三角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姚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市长内部会议期间,对于共性和个性兼顾推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很多市长都提出了好建议。

记者随后从长三角协调会获悉,在扩容后,协调会将立即着手梳理和完善现有的规章办法,涉及新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组织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还将进一步创新城市间的合作机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引入城市合作激励机制和区域合作行为约束机制,保障城市间协议的履行。

建议

成员多了,开会方式也要“变变身”

南京市副市长陈刚考虑得则更实际,“一个市长发言5分钟,15个城市是75分钟,那30个城市呢?就需要两个多小时。”

如果再算上一些发言“刹不住车”的市长,那么,好几个小时就没了。

“开会方式要调整,否则就变成了一个流水账。”陈刚建议,可以就一些关注的热点问题,将30位市长分组,召开分组会议,或者号召每个城市的发言尽量浓缩,将每个城市的优点或者观点陈述控制在一分钟之内。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