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票改不应与民争利
“比基尼餐厅”的海鲜是啥滋味?
不是“神”的孩子,何以要面对“神试题”?
孩子爬“天梯”上学 司长下“会所”豪吃
“不成文规定”为特权提供背书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是“神”的孩子,何以要面对“神试题”?

钱兆成
“神题”    王恒/漫画
 

4月13日,华南理工大学举办自主招生面试,大量“神一样的题目”让考生连呼“新鲜”、“热辣”,有考生称“很难回答”。比如“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大象把蚂蚁踩到骨折,怎么办?”“面包和馒头打擂,谁会赢?”

(4月14日《广州日报》)

时至今日,自主招生已经不是新鲜话题,然而正因为自主招生的改良性质,它总是不甘平庸地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制造出争议话题。大量“神一样的题目”在气温上升之时喷薄而出,真有点让人伤不起。

不是神的孩子,何以要面对神的试题?即便面对类似“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这样无关痛痒的题目我们还能说出点心得体会,但“大象把蚂蚁踩到骨折,怎么办?”“面包和馒头打擂,谁会赢?”这类堪比周氏无厘头幽默的题目谁能作答呢?

或许我们可以往好的方面想问题,这些具有创新性的考题从客观上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合理的、有探索意义的“雷”的确可以雷倒曾经的应试教台的一些陈规陋习。

但笔者认为,自主招生神题频现,看上去很像是矫枉过正,过去10年,我国高等教育上演了“大扩招”、“大合并”运动,很多大学在这幕大戏中升格、更名,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大学也在追踪高大全“千校一面”中,失去自己的特色。

自主招生就像在一个闸门上开了5%的口子,久违的个性冲破这个口子,则表现为神题频现。的确,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有做秀性质,各种怪招层出不穷,光怪陆离的考核方式,备受争议的笔试、面试考题,背离自主招生特招人才的初衷,把自主招生作为扩大学校知名度的宣传工具,是否真正招到理想的人才,反而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是在用不科学的考试试题进行所谓的特长测量,而这样的试题把自主招生引入了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误区。这些看上去“怪怪”的题目没有为学生减负,却给自主招生打上了“繁难偏怪”的印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