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生意”是资本曲解文化
宽容旗杆下的示爱表白 更值得赞赏
最后一座报亭缘何被视为“难啃的骨头”?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3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申遗”成“生意”是资本曲解文化

钱兆成
 

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4月10日《云南信息报》)

兴教寺建寺以来一千多年,确实有兴兴衰衰的过程,但是一直香火不断,代有住僧、法事一脉相承。兴教寺也遭到过破坏,但是修缮不止,玄奘灵骨塔从没有开过。1961年,兴教寺就被国家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 然而,现在兴教寺为何面临被拆除的危险?答案很简单,只因是曲江模式惹的祸:在“文化+旅游+城市”的曲江模式面前,老旧的寺院所代表的文化怀旧显然与发展格格不入。

众所周知,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实力”来说,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但是它的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文化和历史固然使房产市场升温,但随着寺庙度假经济的做实,兴教寺必将成为大众消费设施而非文化对象,寺院文化却恐怕会渐失其光晕。

开发寺庙是为旅游经济服务,然而,旅游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化相伴相生,旅游活动在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当旅游者将外来文化携带并传播到目的地时,必将对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和观念造成一定冲击,从而影响到它的生活形态。开发寺庙的本质却是商业风暴,风暴过后留下的只是一堆建筑垃圾,会破坏兴教寺文化的多样性、厚重感。要不了多久,玄奘骨塔见证将不再是历史,而是当代城市化的一场重建与摧毁。由此,那看似乐观的前景通向的道路似乎仍是一片泥沼。

每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主题,都应以最恰切的方式进行开发与传播,任何在建的文化项目,都应具备深厚的精神文化价值,而不是沦落为盲目扩张基础之上的空无内涵的符号。 联合申遗名单上虽然只有兴教寺塔,但是修学和生活是一体化,兴教寺拆除这么多的建筑,僧团失去食宿的基本保障,等于是破坏了僧团,破坏了正常的宗教活动。玄奘塔失去僧人和信众的守护,仅仅作为一个景点,必丧失其文化内涵。

被资本重新讲述的“文化”将会替代它之前可以被想象并真正引以为豪的样子,更为可怕的是,成为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唯一表述,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度假村中看着立体电影缅怀历史文化,而忘记了它原来的模样,无疑这是一种悲哀和失职。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