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杨帆搬了8天砖,只为还苹果手机按揭。杨帆告诉记者,搬砖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去做的。“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宁愿不要这个iphone4了,在工地上搬砖不是一般的累,那几天手上磨得全是泡,钻心的疼。”(4月1日《重庆晨报》)
青年的先锋性格、消费性格、对于文化符号的片面追求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苹果手机热。缺乏独立的理性消费观的青年,成了消费主义文化所营造盲目的被操纵的无意识者,甚至陷入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及时行乐等时髦消费方式中无力自拔。为还按揭搬了8天砖,这便是上述畸形消费观酿成的“苦果”。
然而,在账单来临前,许多大学生们并不明白自身是消费群落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学生们不参与生产,是纯粹的消费者。这种消费水平,完全取决于其家庭经济状况。在如此有限的消费宽度内,不论出于自觉与否,学生们都必须严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使之与经济状况相适应。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为还按揭而搬砖并非是一件坏事。一是可以说明这小伙有追求,有毅力。二是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苹果手机有此种魔力,能够让细皮嫩肉的大学生主动去搬砖,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反而做不到呢?从教育到行动,由知到行,又由行致知,一直以来便存在一处巨大的鸿沟。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学生随口能吟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却很少有学生能将其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另外,大部分学生是先学会花钱,后学会挣钱的。花钱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也是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有了这种消费行为,就能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设法如何去挣钱,如何去为社会创造财富。搬砖还按揭是一堂生动的理财课。
其实很多人意识到自身在理财实践中易于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固守原有的片面认识,一味地量入为出;要么没有主见,跟风消费,不分析自身的情况就盲目跟进。然而非要等到催款通知单寄到手中,一些人才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从而想尽办法弥补。
我们要感谢苹果手机热,从教育到行动,知与行之间的鸿沟长久存在,而苹果热将此种现象集中放大,人们才看清了这一点。基于此,学生为还按揭去搬砖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而事情的转机就在于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态度,进而通过反思尽量弥合这种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