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美国人针对人民币问题一闹腾,人民币就真升值。从2005年起,这几乎是带有“规律性的”市场状况。这不仅是巧合,因为整个人民币升值过程中,都伴随着中国货币紧缩。甚至经常出现越紧缩越升值、越升值越紧缩的恶性循环。
现在也一样,从货币市场去看,最近回购定盘利率波动频繁而且幅度不小,这说明央行货币收紧,至少短期看是这样。当然,这是不是“季末效应”?也许,但无论如何,这也是中国经济目前不适宜的政策选择。
人民币真有升值空间吗?笔者认为没有!因为一般贸易项下,中国早已是逆差,尽管今年前两个月的贸易顺差有所加大,但那是因为美国经济好转,对中国加工贸易需求增加的结果。
从数据看,1至2月份,中国出口增长23.6%,但进口仅增长5%。其中,2月份出口增长21.8%,但进口增长居然是-15.2%。
这就是顺差之源,它说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加工需求在恢复增长,但进口数据却显示了中国内需的疲弱状态。同时也说明,发达国家对中国加工业的依赖并未因人民币升值而受到弱化,反而,依据人民币升值所必备的货币紧缩条件,却使中国内需受到严厉压制。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看,2012年不良贷款数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造成这些不良贷款的关键因素就是中国实体经济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制造业、长三角地区成为重灾区。一定有人会问,这不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正常结果吗?这不是淘汰过剩产能的必然结果吗?
经济结构的失衡绝不是中国一家的问题,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性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
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今天淘汰的产能,还会在未来扩张出来。因为,当欧美经济恢复,一般消费品需求增长,人家拿着订单到中国来生产,中国的企业会拒绝吗?别忘了,中国已经是WTO成员国了。
对于央行而言,如果依据加工贸易所产生的大量顺差,而对内紧缩货币,对外任由人民币升值,那结果就是:用中国经济内需的疲弱,去满足外需的旺盛。
打个比方,假如GDP增速被锁定7.5%,在上述条件下紧缩货币、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就是:7.5%的GDP增速中,内需占比越来越低,而外需占比越来越高。这明显违背中国经济的战略选择,明显将使中国经济更加依赖外需。更坏的结果是:中国股市会因中国内需乏力而走向衰败。
笔者也一直坚持一个十分重要的看法,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不宜大搞债务扩张,而必须依赖股权资本实现经济发展,这是无数次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的真理。可以肯定地讲,实体经济股权资本的充实,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
如果央行明白这样的道理,你的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就必须高度关注股票市场的感受。去看看美联储的所思所为,它们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华尔街的感受、关注金融市场的感受吗?
摧毁了股市,就是摧毁了中国经济的重要战略价值;因为,摧毁了股市,就等于把中国经济推向债务危机。
所以必须大声疾呼,中央银行必须认真地呵护股市,它是中国实体经济安全的重要屏障,它是中国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主动性增长动力的源泉,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倚重的核心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