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节奏加速的证明之一,便是所有东西都在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易携带,越来越简约,越容易让人接触到并记住。没有人有时间去看那些长篇大论,于是有了微博;没有人愿意对着手机屏幕敲短信,于是有了微信;没有人愿意出门带上画质好但蠢笨的单反机,于是有了微单;不用花很多时间,在任何闲暇的场合都能看,于是有了微电影。新媒体已经真正走进了“微”时代。
很多人恐怕都想不到微电影的雏形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当重新剪辑、改编过的《无极》放在人们面前时,陈凯歌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是他启发了微电影的形成。然而作为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微电影,是一部90秒的凯迪拉克的广告。如今,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争相将广告拍成微电影,以争取对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力。
当然,如果说微电影是近几年才诞生的并不确切,因为在国外,很早就有短片,只不过人家不叫“V-Movie”,比如2002年戛纳电影节的开幕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就是世界各国大师导演们的命题作文集锦,每人十分钟的时间,你能拍出什么?
有人说,在写作上,好的长篇小说拼到最后是拼体力,好的短篇小说拼到最后是拼智力,小小说更难写好。这种说法可能让长篇小说作者有点委屈,但也说明了在短小的篇幅里,想要准确表达的困难。电影亦是如此。
如今,越来越多的微电影节和微电影大赛出现,微电影同样也能争取到很多的广告植入,这是一件好事,虽然微电影更多地存在于民间,是一种个人的表达,但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发展历程,必定会受到市场的试炼,这是其类型化的推进。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写作者,人人都是摄影师,人人也都是导演,这是一个任何微小的声音都能发出的时代,没有谁是最好的表达,只有最个性的表达。V电影,不是只有“大V”们才能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