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踏空“极简”电梯,3楼坠至负二楼
凤台十八名退伍老兵鏖战百里荒滩
3上一篇 2013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凤台十八名退伍老兵鏖战百里荒滩
种林护林12载,将万亩荒滩变成“聚宝盆”
张舒 星级记者 张火旺
 

自12年前退伍回到凤台县,刘坤等18名老兵凭借双手和4台拖拉机起步,将昔日的万亩荒摊,变成了今日万亩水保林带、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技示范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条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170米的绿色长廊,成为茨淮大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0年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2011年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十八条好汉在荒滩扎营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凤台县茨淮新河凤台段。“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是荒滩。”凤台县八一林木场段场长介绍说,由于长年缺乏绿色植被,当时水土流失严重,堤坝受损,防汛工作受很大影响。

2000年深秋,在县水利局的安排下,詹可权、张文敬、刘坤等18名退伍军人迈着铿锵的步伐,唱起军歌、扛起红旗,迈进荒无人烟的茨淮新河堤滩,支起了5顶简易帐篷。没有路,没有房,就在黄土地上搭起帐篷;没有锅灶和电灯,就自挖土灶和点起篝火。

为赶在霜冻前翻好地,在植树节前栽下树苗,18名退伍军人冒着刺骨的寒风,日夜鏖战在36公里的荒滩上,历经4个多月的艰苦奋战,18条汉子打下10万个树穴,栽种了1200亩杨树苗、300亩果树,林间空地套种牧草500亩。

凭借勤劳的18双手和仅有的4台拖拉机,他们让这1万亩荒滩逐渐披上了绿色,“凤台县八一林牧场”自此诞生。

汗流成河方有绿树成荫

当杨树开始成行,果树开始成片,2002年夏天,骄阳似火,淮河流域出现历史罕见的旱灾,茨淮新河自挖掘以来首次干涸。刘坤等人拼了命地通过深井提水,起早贪黑灌溉保苗。

可仅两年后,辛苦补种的树苗刚刚存活,淮河流域又发生特大洪水,刘坤和战友们不眠不休,抢战三天三夜,搬运土石近万方,终于筑起一道道环绕堤坝的子堤,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洪水。

2008年,林牧场的舟蛾类害虫发生面积达4000多亩,老兵们顾不上炎热天气,背着十多公斤重的烟雾机,每天走上几十公里喷洒农药。

日复一日的不懈坚守下,八一林牧场终于绿树成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在95%以上。

综合开发风景这边独好

“资源不能浪费,要充分利用这片土地。”2008年,在县水利局和林业局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下,18位老兵进行了水土保护、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等全方位的规划,如今,通过发展农业科技生态链,这片土地年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

八一林木场还专门请来苏州园林设计院,对开发建设“农家乐”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主要经营有木屋别墅休闲;收获采摘农作物、瓜果;垂钓、水上娱乐;水上就餐等。2010年这里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2011年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在老兵心里,群众富才算富。”段场长说,多年来他们免费培训指导农民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民就业,指导生产带动致富。“荒滩地,已经变成咱们群众的绿色聚宝盆了。”

本报与合肥同仁医院继续征集“绿林”好汉,如果他就在您的身边,请告诉我们,征集热线:18656151052。凡读者推选出的“绿林”好汉,将由合肥同仁医院为其免费体检。因为长年荒山植树造林,他们大多患有风湿或椎间盘突出,合肥同仁医院还将安排专家团队为他们提供免费治疗的机会。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