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事发地离抢救的医院只有两三百米远,但还是没能挽回孩子年幼的生命。骇然的诊断结果让很多人颤动,“孩子呼吸心跳已经没了……伤得实在太重了。”
昨日上午9时许,省城和平路与铜陵路交口的“万和新城广场”4号楼,一名独自在家的5岁女童从22楼住处坠落,摔至裙楼的5楼平台,一时无人发觉,任凭细雨打湿。片刻后,女童的母亲回到家中,多番寻找才发现悲剧。
雨天里,女童22楼坠落
女童叫佳宜(化名),5岁。
记者赶到事发地时,警方正在勘察现场,位于4号楼南侧的一座裙楼5楼,就是坠楼地点。细雨蒙蒙,已拭去殷红的血迹。那双卡通的塑料拖鞋则甩在一旁,上面的“米老鼠”头像娇小怜人,但它的主人还生死未卜。
“孩子的母亲回家后,发现孩子不在家,到处找,之后发现孩子躺在平台上。”一名保洁员称,这位母亲发了疯似地冲下楼,却不知如何进入裙楼,竟失措在雨里哭泣,一名巡视的保安上前询问。“我孩子从22楼掉下去……”话音未落,保安大惊,顺着女子的指引,两人先后进入裙楼楼道,直奔平台。
小佳宜正躺在湿漉漉的平台上,面部朝下,早已无法开口说话,“身上那件小毛衣都透湿了,赤着脚。”
站在平台上可以看到,22楼的窗口朝外敞开着。高层本是城市风景,但发生的意外,让人唏嘘。
丧子痛,年轻母亲瘫软在地
顾不上太多,撕心裂肺的母亲抱着佳宜,爬上等候的120急救车,送往几百米远的合肥市二院抢救。
女童伤势极其严重,据抢救医生称,送来时就已经没有呼吸和心跳,让人非常惋惜。但医护人员还是全体出动,对佳宜抢救了1个多小时,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自始至终,这位年轻母亲自责地守在抢救室内,紧攥着女儿冰冷毫无血气的小手,号啕大哭。直至宣告女童不治身亡的消息时,母亲先是愣了一下,之后就是呼天抢地的悲恸哭声。
据医生介绍,女童伤势严重,除颅脑受伤外,伴有左小腿骨折,符合高空坠落伤的迹象。
“不要带我女儿走,她一个人怕黑哟。”当医护人员将女童遗体送往太平间时,这位母亲再也抑制不住悲伤情感,瘫软在地,即便被同伴拉住,她的眼神也一直黏在那架渐行渐远的小推车上。从此,母子俩阴阳相隔。
母亲泪水止不住,哀嚎的哭声回荡在空寂的走廊里。“宝宝不怕,妈妈陪着你。”母亲不顾劝阻,又冲上前。
憾疏忽,“安全绳”没能拴住窗户
记者进入现场后发现,这间屋子摆设简单,发生坠落的窗口是扇左右推拉式窗户,只能勉强朝外开启45度角。尽管如此,伸展出来的空隙足以让一个成年人滑落。
窗台未安装防盗网,底端是一排隔开落地窗玻璃的护栏。如同此前发生坠楼悲剧现场,又是出乎意料的一致——窗下摆有一张闲置的木床,恰好够着护栏最低端,在角落处,又是一个堆放杂物的纸箱,超过护栏的一半高度。
“可能孩子一个人在家,站在旁边嬉闹时,不小心从窗口坠下。”保洁员推测。
“我平时让她不要靠近窗口玩,她怎么就不听啊。”佳宜的父亲语气带着自责和焦虑,正在配合民警接受调查。
“孩子小,大人说的话又听不进……”一名女子尝试安慰孩子的父亲,眼圈同样是通红。
可能父母确实考虑到佳宜的安全,在窗户边缘还特地用两根塑料绳拴住,分别是红白两绳,一头系在护栏上,另一头本拴在窗户的把手,这样一来,若要打开窗户,事前就须解开两根绳子。
如今,拴住把手的那头“安全绳”已经脱落,塑料绳随着窗外的寒风冷雨飘荡着……
目前,辖区警方正在调查坠亡原因,已排除案件可能。
叹悲剧 如何消除监护盲区
● 2012年3月3日,省城东二环与北二环交口一小区内,一对3岁双胞胎兄弟从5楼坠下,弟弟不幸身亡,哥哥重伤。事发时家中无人,阳台不仅未封闭,墙角还放有一个垫高的椅子。
● 同年5月20日,滨湖新区翰林苑小区的一名5岁男童从23楼阳台坠下,抢救无效身亡。这家阳台未装防护网。
● 同年6月9日中午,阜阳路与北二环交叉口附近的小区里,一名6岁幼童从13楼坠下,落到3楼平台上,当即身亡,坠落的窗口下放有一张小凳子。
● 同年6月12日上午,省城新海大道帝豪新港湾小区,一名2岁的男童从14楼坠下,抢救无效死亡。家中当时正在装修,阳台玻璃被拆下后发生悲剧。
● 2013年1月31日,省城安凯小区,一名8岁女童从8楼家中坠落,不幸身亡。事发时家中无人,窗户未封闭。
意外接踵而至,悲剧一再上演,面对这些教训,监护人如何痛定思痛,又该做些什么,杜绝监护盲区?
合肥市二院抢救医生张旗表示,高楼安装防护网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看护人的责任心。“不要让低幼龄儿童离开监护人的视线,尽量不要留其一人在家,加强看护,平时培养孩子的安全观念。”
警方还建议,阳台地面不堆放杂物或摆放椅子,以免儿童攀爬致使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