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成2013年安徽经济领域的“热词”。在上月召开的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大会上,我省出台的民营经济新政20条,“对症下药”为安徽的民营企业“强筋壮骨”。
会上, 我省100家民营企业被授予“优秀”称号,36个县市区成了“先进”。“优秀”民营企业是怎样炼成的?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记者日前从省统计局获悉,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税收、吸纳就业、工资福利等基础考核指标以外,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也成了民营企业是否“优秀”的考量标准。
“为了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每年都会对全省16个市、105个县(市、区)和淮南毛集试验区、叶集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全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行考核评价。”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考核办法,由省统计局按照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税收、吸纳就业、工资福利等综合考核基础指标,对纳入统计范围的民营企业进行计分排序,再由税务部门对企业入库税金进行排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也成了民营企业是否“优秀”的考量标准,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省民营企业规模近年来不断壮大,去年,我省民营企业达到30.4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61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8倍和3.1倍。截至2012年,安徽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6%,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61.8%。上缴税收占60.9%,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岗位的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