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本报与安徽省信用协会、合肥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发起了3·15“共建诚信 3·15正能量”主题宣传活动。就本次活动的意义及如何树立企业和经营者的信誉,记者专访了安徽省信用协会副秘书长葛胜荣。
形势:当前的信用危机并没有消除
葛胜荣告诉记者,信用至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93年10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而言,其核心就是“信用”,是讲诚信经营。
葛胜荣介绍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通过打造“信用安徽”和消费者的维权活动,经营者的信誉度也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的信用危机并没有消除,现有的信用制度建设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产品质量上,信誉度还不高。”
现状: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2012年度,全国共受理消费投诉54.3万件,其中家电、服装、食品居前,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高达51.6%,从而可见,当前的信用危机是多么的严峻。”葛胜荣忧心地说。
目前,在生产领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尤其是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等制假,以次充好现象较为严重;在交易和流通领域存在合同欺诈、毁约、违约、售假;在服务业方面,通讯、房产、耐用品售后服务违约事件呈上升趋势。在司法、教育、医疗这些高尚的领域,其诚信度也在每每受到质疑。
葛胜荣认为,失信的产生,除制度层面的原因外,主要是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执法不严、不公,社会监督不力造成的。
监督: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信用制度的建设,信用事业的发展已刻不容缓。”葛胜荣说。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监督,让无诚信的企业和经营者寸步难行呢?葛胜荣说,要在全社会开展信用道德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和监督作用;全方位,多形式,持久的宣传。
葛胜荣表示,作为有责任和担当的媒体,要敢于曝光不守信用的典型,宣传诚实守信的典型,让守信者美名远扬,失信者寸步难行。
“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市场星报》行动快,活动策划方案周密,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为‘信用安徽’建设和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葛胜荣对本次活动称赞道。
打击:建立失信者污点档案
葛胜荣说,制假售价,以次充好害人匪浅,代价沉重。“对不诚信的企业和经营者,要加大惩处力度,建立污点档案,并让其付出沉重的投机成本。”
“还要加强信用法制法规建设,通过法律的强制力规范交易行为,为诚信提供坚实的保障。”葛胜荣说,另外,还要加强政府的信用建设,强化和提高依法行政,实行“阳光工程”。
最后,葛胜荣想借助星报呼吁:请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经营者,能够恪守职业道德 ,争创诚信品牌,维护公平交易,接受社会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