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份专门聚焦中职学生发展和就业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已经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但社会认可度依旧很低。(2月28日《京华时报》)
正如一个硬币有着不同的两面,即便中职教育的形式一片大好,但人的思维定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暂时难以扭转。很多时候,一些人提起中职生总是会联想到一些符号或标签,诸如“中考的失败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等。一味追求高文凭、高学历的社会观念,使得学生和学生家长把上重点高中读重点大学作为终极目标,而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
另外,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并没有真正达到其应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这也就导致了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是低薪就业,部分学生经过学校多次安置后,学校不再承担安置责任,学生再就业困难。
目前中职教育中技能教育的不足,心理健康教育也并没有跟上。某些企业一味地追求利益,许多学生都从事周而复始的车间工作,在同一流水线上每天反复做同样的事情上百次,甚至几百次。这样封闭式的工作环境,如果学生不会自我调节,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领导的批评、工作压力、同事间的摩擦等等细小的事情,就演变成为“心理危机”的导火线。就拿之前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跳楼事件而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的陨落又一次给中职教育敲响了警钟,也大幅降低了人们对于中职教育及中职生的认可度。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低认可率”依旧,却拦不住产业结构的刚性需求,也拦不住政策引导趋势的正向引导,更拦不住80、90后中职生对于未来人生的美好期望。虽然中职教育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形势比人强”无疑会摧垮某些陈腐的教条。无论如何,一种良性的循环已经形成,理性务实胜过任何无端的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