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时长15秒,包含可园、篮球赛事、知名企业家等“东莞元素”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正在广州南站、长沙南站等全国多个高铁站场以及电影院线放映,为东莞“正名”。(2月27日《羊城晚报》)
东莞曾被人称为“性都”、“血汗工厂”,这些别称也许过于刻薄了,但未必毫无事实基础。东莞的色情行业举国闻名,后街扫黄扫而复生,甚至引得外地同行赴莞考察学习。东莞制造业延长工时拖欠工资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就算不是血汗工厂,至少也存在缺乏行业自律和监管的现象。
地方政府欲重塑形象为城市正名,是值得肯定的有志之举。不过把正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一条15秒宣传片上,则是典型的鸵鸟政策。这就好比商家宣传商品,任你吹得天花乱坠,如果质量不过硬,长此下去,不但牌子打不响,反而会遭人唾弃。
东莞政府想用宣传片漂白城市形象,是建立在这样的逻辑之上:东莞被妖魔化和污名化了,所谓“性都”和“血汗工厂”等,都是外界诬指。这种逻辑的危险之处在于,它很容易让人忘了城市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并没有被解决,以致现实最终会给宣传者一记无情的耳光。
我并不反对城市加强形象宣传,只要宣传片的拍摄经费没有被咸猪手,至少对旅游和吸引投资还是有益的,但地方政府揣着明白装糊涂,就很难让人容忍,明明管理服务工作还有提升空间,偏说自己名声臭,都是众人泼脏水的结果,这样转移视线总不是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