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天下》作者进入中国历史,考察历代政体及其运作,并运用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工具,抽象其中的治理之道,尤其是政体设计之道。因此,本书是一本政体科学论著,但与时下流行的政治著述不同,它完全立足于中国历史。中国政治的历史是如此丰富,作者游刃有余地进行政体比较,从中探究、发现优良政体之原理。在最后一章,作者指出这样的原理完全可用于当下中国人为自己设计健全的政体。
可以说,本书作者旨在中国建立新的政体科学。当初,美国制宪者,尤其是写作《联邦党人文集》的制宪者,为因其在北美广土众民社会中建立共和制之需,在欧洲传统的政治理论之外,建立了新的政体科学。今日中国构建优良治理架构,除了更大规模之外,更有独特的文明属性,则建立新的政体科学,势在必行。这一知识工作当然需借助欧美既有知识,但更须立足于中国经验,探究中国治理之道,会通中西,温故知新。
然而,作者进入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世界中,却没有进入中国政治理念的世界中,也即,忽略了儒家的政治理念。中国治理之道于政体中者,只能是不完整,更完整、更直接地呈现在五经,历代大儒的思考、论述也以道论政。忽略了五经、儒家之论述,所得到的中国治理之道难免不完整,并且经常是灰色的。
尽管如此,这些分歧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取向:它认真对待中国人过去五千年中进行的制度探索,它试图从中抽绎中国治理之道,这些努力预设:中国文明未死。今日中国是古代中国之延续,设计今日中国之优良政体,不能不进入中国历史,向先人请教,与先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