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晚,得知我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意见(“20条”)中为民企解决用人难政策的出台,大海家政负责人吴海峰和中晨光电负责人陈超,都很振奋。
民营企业不光面临“找不到钱”的问题,“用工难”也是制约企业前进的一块“短板”。为了“补短”,吴海峰掏了腰包,而陈超也打出了“老乡”这张感情牌。
大海家政:
年底给员工“放送”500~2000元
合肥大海家政公司负责人吴海峰,对“民营企业新录用人员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进行上岗前技能培训的,由当地政府给予不低于人均300元的补贴”特别关注。
吴海峰告诉记者,家政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人一直是他最为关注的。而每到春节前后,市民打扫家庭卫生的大量需求带来的人手吃紧,总会让他烦恼一阵。
就拿去年年底来说,吴海峰为了挽留员工,频出“对策”。他说,年前不走的,腊月廿八每位员工都会得到一笔补助,这个数额从500~2000元不等。可“红包”归“红包”,春节前后“留守”员工的工资也会上调,“比如以前10元每小时,这段时间调整到12或15元。”
不过这么些年来,吴海峰也试着从制度上来留住员工,比如,他率先推行员工制,让员工们更有归属感。
中晨光电:
有钱也不一定请得来“大腕”
与吴海峰一样,安徽中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超,也为用人烦恼,但不同的是,属于科技型小企业的中晨光电,对专业技术人才“求贤若渴”。
陈超说,他们公司主要从事LED灯的研发,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往往成为公司最大的烦恼。“LED灯属于新兴行业,产业大部分布局在沿海一带,高端专业人才因此也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陈超介绍,内地由于配套差一点,发展机遇相对较小,导致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前来。
“那真正需要研发人才怎么办?”陈超并不避讳地说,“挖墙脚”的事他们也干过,但也需要打“感情牌”,“一般会‘跟踪’一些在外地的安徽人,用老乡的情谊来感动他们”。
“也许大一点的企业,能够吸引到高端技术人员。”陈超解释称,对于自己的公司,不到一定规模想“挖”来人才很困难。而在“20条”中,关于引进高端人才的补助政策,让陈超很振奋:“引进一名两院院士政府补贴100万,我自己若是再掏100万的话,也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记者 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