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用工难”,民企煞费苦心
图片新闻
机场特价票再次现身
丢手机,600元“赎金”给不给?
醉酒男拨打120“救命” 却拒付急救费
合肥将增千台出租车
下一篇4 2013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大红包”、“拉拢”老乡
缓解“用工难”,民企煞费苦心

 

22日晚,得知我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意见(“20条”)中为民企解决用人难政策的出台,大海家政负责人吴海峰和中晨光电负责人陈超,都很振奋。

民营企业不光面临“找不到钱”的问题,“用工难”也是制约企业前进的一块“短板”。为了“补短”,吴海峰掏了腰包,而陈超也打出了“老乡”这张感情牌。

大海家政:

年底给员工“放送”500~2000元

合肥大海家政公司负责人吴海峰,对“民营企业新录用人员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进行上岗前技能培训的,由当地政府给予不低于人均300元的补贴”特别关注。

吴海峰告诉记者,家政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人一直是他最为关注的。而每到春节前后,市民打扫家庭卫生的大量需求带来的人手吃紧,总会让他烦恼一阵。

就拿去年年底来说,吴海峰为了挽留员工,频出“对策”。他说,年前不走的,腊月廿八每位员工都会得到一笔补助,这个数额从500~2000元不等。可“红包”归“红包”,春节前后“留守”员工的工资也会上调,“比如以前10元每小时,这段时间调整到12或15元。”

不过这么些年来,吴海峰也试着从制度上来留住员工,比如,他率先推行员工制,让员工们更有归属感。

中晨光电:

有钱也不一定请得来“大腕”

与吴海峰一样,安徽中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超,也为用人烦恼,但不同的是,属于科技型小企业的中晨光电,对专业技术人才“求贤若渴”。

陈超说,他们公司主要从事LED灯的研发,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往往成为公司最大的烦恼。“LED灯属于新兴行业,产业大部分布局在沿海一带,高端专业人才因此也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陈超介绍,内地由于配套差一点,发展机遇相对较小,导致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前来。

“那真正需要研发人才怎么办?”陈超并不避讳地说,“挖墙脚”的事他们也干过,但也需要打“感情牌”,“一般会‘跟踪’一些在外地的安徽人,用老乡的情谊来感动他们”。

“也许大一点的企业,能够吸引到高端技术人员。”陈超解释称,对于自己的公司,不到一定规模想“挖”来人才很困难。而在“20条”中,关于引进高端人才的补助政策,让陈超很振奋:“引进一名两院院士政府补贴100万,我自己若是再掏100万的话,也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记者 丁林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