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栾松巍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以便于统一管理和群众监督,遏制“公车私用”现象。这位小学生的建议得到许多人包括一些专家的认可,他们表示,小学生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既能提高公车使用透明度,也便于群众监督。(2月21日《中国青年报》)
结合历史经验看,这种让公车醒目化的被动监督方式即便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其前途命运也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我们仿佛陷入一个历史怪圈: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见诸报端之后,它便向民意妥协了,然而过不了多久,不正之风又死灰复燃,这回做出妥协的却是民意了。由此可见,被动式监督是不靠谱的。只是简单地让“公务车”标识醒目化并不能真正约束公车私用。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网民普遍认为公车在行政成本中占了很大比例,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成本不是用在公务上,其实是一种腐败行为,应该早加规范。公车就应该是纯粹的公务用车,被用来干私事,理应受到谴责。
说白了,公共资源、公权力私用等问题频发,关键在于监督不力。然而,我们不能忽视那最为强大的监督力量,其实最强大的监督力量是民众,是每一个公民。就如新闻中所提到的那样,看到公车送孩子上学,出入餐饮、娱乐场所,把它拍下来,在网络上曝光,这样做的人多了,就能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监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