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上街 签名留市长
2013年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市民上街 签名留市长

 

一位市长被突然调离,引发众多市民的悲伤和不满,并签字请愿要求留住市长。市长叫耿彦波,今年55岁,自2008年2月出任山西省大同市市长,整整5年,其间在媒体上出现时,总被冠以“造城市长”。

耿彦波突“回”太原

2月8日,太原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任命耿彦波为太原市副市长,同时决定他代理太原市市长。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2月3日,《大同日报》头版刊发山西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公示”称,“在民主推荐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确定耿彦波同志为(大同)市委书记人选考察对象,现予以公示。”

短短5天,耿彦波的政途突然生变。

5年前,耿彦波曾提出,2007年作为太原的城建年,太原要“建设一个新城,改造一个旧城,挖掘一个古城”。

耿彦波又回来了。

“大同没了耿彦波”

大同市民却舍不得耿彦波。

听到耿彦波突然调走的消息,上千市民自发送别,并有不少市民用泪别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不舍情绪。

2月8日上午,大同市民在耿彦波修复完成的东城墙下,发起“签名留人”活动。正月初三,大同市民再次联合签名,表达对原市长耿彦波的留念之情。

在百度大同贴吧里,多名网友将耿彦波调任的消息发出,网友纷纷留言表达留恋深情。有人写道:“谁知道耿市长穿四几的鞋,我想有天去太原某工地给他送双。”

2008年2月,从灵石、榆次、太原一路走来的耿彦波上任大同市长后,雷厉风行地修路、种树、拆迁、造城,一时间古城复兴工程遍地开花,似乎要让“煤都”大同瞬间“回到明朝”,坊间因此赋予耿彦波为“造城市长”。

此外,也因其“白加黑”、“5+2”的工作方式,曾多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当地民众也有称耿彦波为“耿黄牛”。

干部任用与民意“沸腾”

耿彦波清瘦、温和,软绵的山西口音,给人以文弱的感觉。据说他年轻时能全篇背诵《论语》。他认为自己骨子里是个文人,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有独特的情结,“四书五经等百读不厌。”

在城市化建设中,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走一条以特色为引领的道路,如何避免被平庸化浪潮所淹没,一直是耿彦波在思索的问题。

担任大同市市长前,在山西榆次市、太原市,耿彦波都曾掀起过“城建风暴”。

耿彦波在大同的时候,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城市工作的一线上,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大同的很多市民都认识他,走在街上工作的时候,市民们都跟他打招呼。

在耿彦波看来,复兴历史文化名城是大同可以抓住的“最后一次机遇”。

随着城建盘子越来越大,与时间赛跑的不仅是修复工程本身,还有——资金。根据估算,大同市政府6年内的投资共计600多亿元。这对于年财政收入不到200亿元的大同来说,压力不言而喻。

耿彦波的办法是,贷款、自筹、争取支持资金和“经营城市”。

面对“沸腾”民意,2月13日,新华社官方微博称,“从吕日周、仇和到耿彦波,这些个性鲜明的官员,是中国官场上的另类。有人批评他们‘专断’‘人治’,有人赞扬他们勇于任事。其实,批评与赞扬都是正常的,我们应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民意的制度化表达,让更多官员能尽职尽责,扬长避短。” 据《东方早报》

耿彦波语录:

我担当(城建)这个责任,所以我走到哪里都在漩涡中。

我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和骂声。

作为一个官员,你不干事,逃得了一时骂,逃不了千秋骂。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