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15日,是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大多数人都踏上回程之路。从14日开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接连两日以离别为话题,发布了多条微博引发网友共鸣。“返乡—离乡”模式构成了中国式大迁徙,其背后蕴含着“中国式孝心”的拼搏与无奈。舍不得爸妈,但还是要走,这样的辛酸你也有吗?(2月16日 人民网)
最伤是离情。一年一次的返乡是那么的短暂,还没有来得及焐热的亲情,又要面临别离。舍不得父母或孩子,但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只能辞别亲人,这样的辛酸,中国有近一亿的农民工都要面对。
中国式离别之所以能引发大量网友的共鸣,是因为它抓住了农民工朋友们的心。在社会转型,农民工大迁徙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农民工辞别父母妻子,就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很显然,中国式大迁徙导致了中国式离别,中国式离别演绎了中国式孝心,“中国式孝心”饱含了农民工朋友的心酸与无奈。
事实上,农民工大迁徙带来的不仅是情感上的阵痛,更多的则是社会管理的多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每年一度的春运,成为令人头疼的社会难题。窃以为,政府应想方设法地改善交通缺陷,提升运输力,方便农民工“返乡—离乡”。其次,督促用人单位切实落实法定假期,给农民工“回家看看”的机会。再者,还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落后区域的经济上,使异地农民工的流动量不再那么宏大。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想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我们也期盼着能围在亲人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因此,公众从内心里不欢迎这样的“中国式离别”,期待着“中国式离别”早日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