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违规配车 不是“鸡蛋里挑骨头”
何必“过了十五再说”
“压岁钱”岂能成亲情轻重的筹码
让党员干部 春节“躲饭局”常态化
从民俗入手,培养节俭观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3年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质疑违规配车 不是“鸡蛋里挑骨头”

李冰洁
 

大年初一,云南红河州委宣传部部长伍皓主动公布了其公车车牌号,倡导“禁止公车私用从我做起,求大家监督我”。网民却发现作为一名副厅级官员,伍皓原本没有资格享有专用公车的待遇! 14日,伍皓接受媒体采访称:这是鸡蛋里挑骨头。

(本报今日10版)

伍皓敢于公开公车号牌,值得称道,也应该支持和鼓励。比起那些不想、不愿、不敢公开公车号牌的官员来说,他的做法该击掌叫好,也确实有人击掌叫好,伍皓要看到这一点,不能因为有人质疑就说这是“鸡蛋里挑骨头”。

主动公开公车号牌就是欢迎监督,也是受公众欢迎的做法和态度,但要看到,公众顺着“求监督”的思路继续查找问题,就是支持“求监督”,是与“求监督”的互动。而公众在“求监督”中发现问题,则是对“求监督”的推进,“求监督”者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即使被揪出来的问题是普遍现象。

事实上,违规配专车的问题丝毫不亚于公车私用。但既然是改革,以改革除积弊,以改革除腐败,要尽可能彻底些,不能顾此失彼,虽然增量改革也是进步,但不能在改革中公开推行容忍“适度腐败”,不能大搞“有条件”的反腐败,讨价还价,不能一谈到不愿反的腐败就暴跳如雷。

不要认为“求监督”了就只能在“求”的范围内监督,不接受其他监督,公众也不能监督其他问题。因为,公众并不是被动的监督者,而是主动的,公众的监督权不是权力的施舍,权力同意监督了,公众才有监督权,权力不同意监督的事公众就没有监督权,不能监督,这是非常霸道的思想。

同时,不能因为是在推行一种改革,就不容公众置疑,排斥公众的“自主”监督。不能因为公众发现并指出改革中存在腐败问题,就认为公众阻碍改革、反对改革,给质疑者扣帽子。不能一方面承认“中国前三十年改革成功于基层的活力和创造”,一方面又不允许群众质疑改革,变相排斥基层群众参与改革。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的当下,改革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粗放了,这虽然会增加难度,但是越难的事越考验执政智慧和能力。况且在配置公车问题上,只要中央的政策制度没有重新修订,就必须继续坚持和维护中央的权威,不能允许有人搞特权,更不能不允许质疑和批评。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