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出行,一直是在传统的过年方式中最重要的“三大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过年的衣食和出行也悄悄发生了改变。压岁钱、新衣服、自驾游、年夜饭、逛商场……这些春节主题词的变化,折射出的就是中国经济多样化不断发展的动力。
小时候,离过年还很远,裁缝店的生意就红火起来了。不断送过来的布料堆在裁缝桌上,渐渐叠成了山,在师傅答应交货的日子过去看,结果往往是师傅满脸堆笑地迎过来,然后一头雾水地问:哪块布料?然后在布料堆里翻啊翻,总算拽出我们的布,一脸抱歉说:你看,真是太忙了。五天后来取,一定做好。
如此几次,才能拿到做成的新衣,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衣柜里,心里才是踏实的。就等过年了。等除夕的鞭炮放完,等大年初一的太阳升起,穿上新衣新鞋出门。
如今,还有几个人为过年准备新衣?节前商场狂促销,搞得比菜市场还热闹,人们买衣服也像买菜一样随心所欲,但买了新衣服谁有耐心等到过年?
上世纪80年代初那会儿,过春节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几斤猪肉、一条鱼。到上世纪90年代生活条件就好多了,每到过年都能买上一二十斤猪肉,鸡鸭鱼也都有了。
现在更不用说了,过年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啦,家里更是连年夜饭都不做了,直接在饭店订一桌。
从前春节走亲访友,相隔几里路都是步行或是骑自行车去,现在坐车出行已成为习惯。因为是口袋“鼓”了,买了私家车,或者坐出租车也感到“不差钱”了;二是因为近年来全省各地交通环境明显改善,为我们出行提供了太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