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因一次环保事故,安徽雪龙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险些成为历史。此后,雪龙公司开始了对污水治理的研究与斗争。
如今,3年过去了,当初治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却悄然成了雪龙公司成功的最大资本。
回忆一路走来的过程,董事长陶振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由得感慨:“在对待环保问题上,雪龙称得上‘柳暗花明’般的奇迹。”
一次几近绝路的环保事故
安徽雪龙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振家,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2009年3月31日。
因为一次排放废水污染塌陷区的环保事故,一纸停产通知发到了厂里:立即停产治理,什么时候完成整改,什么时候稳定达标排放,什么时候恢复生产。
经过艰苦努力,4个月后,雪龙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恢复了生产。然而,这次环保事故给公司带来了近2000万元的直接损失,对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影响,更是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
“严峻的现实,使企业上下形成了共识: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虽然事故过去了,但棉浆废水污染必须根治。无论如何,绝不能再上环保事故的‘黑名单’。”陶振家说。
一道难以跨越的治理门槛
然而,要治理棉浆废水的污染,摆在该企业面前还有一道绕不过去的槛。“棉浆行业太小了,治理起来难度也很高,没有人愿意去啃棉浆废水治理这个硬骨头。所以棉浆行业废水处理至今在全国都是个难题。”陶振家对此很无奈。为了寻求棉浆废水治理的良方,陶振家带领技术人员几乎跑遍了全国著名的污水处理研究机构和相关的大学,但最终都是空手而归。
面对这道难以跨越的门槛,雪龙的决策者没有放弃,陶振家说:“找不到模板,我们就自己摸索。”
最终,通过技术分析,雪龙公司开始转换思路,提出了“调整产品结构,淘汰高污染的产品,加快轻污染产品的开发;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完善治污设施,优化处理工艺”综合治理的方针。
思路的转换,使“山穷水尽”的棉浆废水治理展现了“柳暗花明”的曙光。
一项棉浆废水治理的突破
据了解,棉浆废水的污染,主要是蒸煮废液厌氧处理效果的好坏。由于棉浆蒸煮废液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长期以来,该公司采用常规的第二代厌氧处理工艺,其COD去除率较低。
为此,雪龙公司借鉴其他行业厌氧处理新技术,研发出一套有效处理棉浆废水的厌氧处理新工艺。随后投资2000多万元,安装了4台第三代高速厌氧反应器。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使厌氧处理COD去除率比原来提高了60%。
物化处理是雪龙公司污水处理最后一道工序,物化处理的效果好不好又取决于净水剂的好坏。以前该公司都是从市场上直接采购液体净水剂。为了提高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该公司组织技术人员结合棉浆废水处理的特点,复配出一种专门针对棉浆废水处理的新型净水剂。这种净水剂投入使用后,不仅效果更好,而且成本也比原来降低了近50%。
“从开始的被动治污,到后来逐渐发现,在治污的过程中还可以削减生产成本,增加效益。大家对治污难题上的攻关,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了。”陶振家告诉记者。
一则源头治理的成功案例
坚定了信心,雪龙公司开始进一步研究污水治理的方法。
“在改造污水处理系统的同时,我们又提出了新攻关方向,那就是从源头开始综合治理。”陶振家举例介绍,“我们生产的产品所用的原料是棉短绒,当中有许多杂质。对此,公司投资了500万元,启用了三套棉短绒清杂设备。平均每生产1吨产品,能减少近200公斤的杂质。”
从源头治理,雪龙公司几乎在生产的每个重要环节都得到体现:在总的用水量上,雪龙公司由原本的生产1吨产品,产生150吨废水,到目前产生70~80吨废水;在生产过程中,该公司将含碱量较高的蒸煮废液集中收聚,作为蒸煮预浸碱液,进行循环使用;在中段废水进入处理前,又采用一台微滤机,将废水中的短纤维过滤出来,从而降低了厌氧处理的难度。
在一份环保部门提供的该公司污水处理自动在线监测仪的运行记录中,记者看到,整个2012年,雪龙公司的废水排放没有一次超标的情况。
一个“环保发家”的奇迹
“目前,全国棉浆行业主要的品种是化纤棉浆。然而,生产化纤棉浆的污染太大,治理难度也太高。在2009年之前,我们就开始逐步转型。而在2009年的那次环保事故以后,我们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的速度,大幅度提高造币棉浆和精细化工棉浆的比重,目前,仅保持不足10%的化纤棉浆的生产。”陶振家介绍。
正是这个被“逼”出来的转型,如今却成为了雪龙公司傲立行业的制胜法宝:在整个化纤产业不景气,许多棉浆生产厂家停产、半停产的今天,雪龙公司却依靠产品多元化的优势,在去年创造了销售收入产值5.8亿,税收4300万元,出口3900万美元的骄人成绩。
“从最开始的事故后被动治污,到后来的积极治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再到如今被环保倒逼,调整发展战略,企业由此因祸得福,绝处逢生,成为全国棉浆行业龙头企业。变化如此之大,当初我确实是没有想到的。”“环保标兵”陶振家唏嘘不已。
记者手记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焦点话题。
对于像安徽雪龙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种偏重化工类的大型企业来说,如何治理污染,更是一道永远要面对的槛。
从最初的“不得不”治理,到在治理的过程中创新方法、取得成绩,再到最终依靠着治理污染而采取的产业变化战略,一跃成为整个行业的翘楚。
雪龙公司的经历,或许可以告诉同类型的企业,环保问题不仅仅是作为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同时更能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和动力。
在这个“环保至上”的大环境下,在这个“变者生存”的高速发展时代,如何将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方向统一地结合起来,或许将成为企业下一步走向辉煌所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