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日报》1月16日头版刊登两份检讨书,检讨人分别是邵阳市消防支队支队长罗博贤、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姚湘武,原因是没有如期参加市委经济工作务虚会议。(1月17日《南方都市报》)
两位官员因为没有参加务虚会,而登报做检讨。这样的事情虽然少见,但公众似乎对登报检讨并不领情,反而要求两位官员少来虚的,多来点实的。其实,务虚一词,实在是被广大公众所误解。
而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务虚会议,是指党政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等的决策层就组织机构整体战略或某项具体工作,从政治、思想、政策、理论等诸方面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制定路线、提出纲领、确立原则的会议。一些重大务虚会上制定的方针政策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1978年举行的国务院务虚会议上,最早提出了对外开放。
其实官员检讨的事情并不新鲜,甚至只是轻量级的。我国古代皇帝在发生重大错误时,主动向民众或手下官员发布“罪己诏”,承担责任,并作出深刻检讨。这一做法,给今人留下十分有益的启示。比较著名的有汉武帝于公元前89年所下的一道自我反省罪过轮台罪己诏,使汉朝的统治方针发生转变,重新回到了与民休息、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古代优秀的传统应该继承,这也符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八字方针。由此,我们更应该肯定登报检讨的形式,在信息社会登报检讨,让责任官员曝光于社会大众的目光之下,从某种意义上要比处分更能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登报检讨完全可以制度化,那么民众误解很可能消弭于无形。
当然,登报检讨不应该仅仅限于不参加会议之类的常见“机关病”上。官员应该在重大问题上能够肩负起责任。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是,一些官员在关键环节上出了问题,在问责制的压力下,不是积极回应,努力尽责,反而想尽各种办法,利用法律制度的漏洞来规避责任,将上一任的问题留给下一任。有人将这种现象形象地比喻为“击鼓传花”。而登报检讨,用白纸黑字来记录问题,用民声民意来敦促重大问题的解决,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