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到的,就能做出来”,从奥巴马的卡通像,到鸟叔的style,凭着与时俱进的手工产品,他们征服了一批批海外客户。然而,不久前,沃尔玛主动与其合作,但他们却压根不敢接。想捡西瓜又怕丢了芝麻,如同一个幸福的烦恼。这是岳西县一个叫“泉源盛”的文化企业的成长故事。
日前,记者在“走进皖南,我为示范区献一策”活动中了解到,其实遇到同样难题的文化旅游企业并非仅此一家。文化企业如何出口?文化如何嫁接旅游?文化旅游如何融合?记者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力求找出答案。
当年棒喝:雪灾差点引发致命索赔
20年前,初中毕业的汪良富,怎么也没料想到,今天自己的事业竟与文化和出口联系得如此紧密。
“我1993年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在江西、福建等地外贸企业工作,后来响应县里号召回乡创业。”对于产业的选择,汪良富有着自己的判断,“国内的手工艺品在国外很好卖。我就是瞅准了这一点,才决心做工艺品出口。”
2007年4月,岳西县来榜镇工业集中区内,泉源盛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
联系国外客户,首批订单上马,眼看着迎来投产后的首次出口,但2008年的雪灾,却让汪良富和泉源盛遭遇当头棒喝。
“当时生产原材料购进及产品外运遇到大麻烦,订单是死的,船期是死的,合同根本无法如约完成。对方一度提出索赔。”汪良富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至今后怕,“有40多万美金的货,如果全泡汤了,对公司将是致命的打击。但幸运的是,当时的客户都是长期固定的,关系一直不错,通过工作改进和让利承诺,对方最终放弃了索赔。”
尽管如此,当时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泉源盛遭遇了一场真正的寒冬。
开拓之路:从“奥巴马像”到“骑马舞版鸟叔”
2009年的一天,汪良富在网上浏览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照片,其中的一幅“丰收节”照片让他眼前一亮:奥巴马青睐的“丰收人物”正是自己公司2008年的出口产品。
“美国客商为了迎接‘丰收节’,向我们订了这个‘丰收人物’,总共有几千件吧,每件14美金。”1月12日,汪良富骄傲地向记者展示着这幅奥巴马与“丰收人物”及大南瓜的照片。
“能想到的,我们就能做出来。”汪良富说,从西方的节日,到季节性产品,再到时下流行的元素,泉源盛的研发团队紧紧抓住了客商的需求,接连创下了企业出口创汇的新高。“去年江南style流行,我们及时推出‘骑马舞版鸟叔’,也是订单不断。”
据汪良富介绍,目前,他们的产品已销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进入外国超市、商场,众多的外国旅游景区都有了安徽造的旅游工艺品。
发展困惑:既想捡西瓜又怕丢芝麻
从全省第一家新型poly工艺品生产企业,到2012年创汇500多万美元,连续三年保持文化产品出口全省第一,跻身“国家文化产品出口重点企业”,泉源盛走过了不寻常的头五年。
而其中最让汪良富自豪的是,几年来,公司和产品从未受到一起投诉。而且泉源盛的名气越来越大。
客户慕名而来,订单越来越多。增加工人,开设分厂,泉源盛的发展有条不紊。然而,接下来一份巨额的订单,却扰乱了汪良富的思路。
2012年上半年,在美国DJ公司的引荐下,全球连锁企业沃尔玛主动找到了泉源盛。
“他们希望我们的工艺品,能进入沃尔玛在全球的6000多家商场。洽谈的时候,他们下了一个每月千万美金的订单,说是最低要求。”汪良富笑着摇摇头说,“订单非常诱人,但我们不敢接。每个月千万美金,也就是意味着我们要生产出三四百万件工艺品,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显然是天方夜谭。”
第一次对客户说“NO”,除了受制于企业规模,汪良富还有另一层担心。“如果我们接下订单,这就意味着我们公司只能围着沃尔玛转,为它一家服务,这样势必要失去之前的很多固定客户,一旦市场不景气,公司就没了退路,把自己逼上了死胡同。西瓜没抓牢,芝麻也漏掉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献上一策:结盟同行拿下“西瓜”
如何才能既捡到西瓜,又能捏住芝麻?文化企业如何依托旅游做大做强?
记者采访了安庆、岳西、桐城等地多家文化企业,无论是岳西泉源盛,还是桐城佛光,如上难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首先,企业要发展,更要时刻做好准备。作为企业,在发展中最该思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降低自身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是最好的应对。假如与外商订立合同时,应将可以规避责任的风险条款化。
公开资料显示,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后,企业能优先获得金融支持。但在采访中,企业负责人却表示,自己还不清楚有没有政策层面的优惠。到底有没有政策层支持?企业应该主动出击,向相关部门咨询了解,深入了解政策,认真琢磨如何才能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服务自身。相关政府部门也应主动作为,帮企业享受到应该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
其次,走进景区做好旅游配套产品。迎合游客需求,企业推出特色产品后,拿到国内景点,作为旅游产品、纪念品的配套,势必能占领一定市场份额,有限降低单纯依赖出口的风险。
再次,结盟同行合作共赢。面对沃尔玛的大单,泉源盛想接而不敢接。对于企业而言,这无疑很痛苦。如果自身实力不济,何不携手国内同类企业,共同将“西瓜”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