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华文书局首次亮相安徽展区
一周荐书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总得有一个精神的出口”
长篇小说《谁敲响了上课的钟声》出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总得有一个精神的出口”
—读《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书》
李寅初
郭凤岭 编
金城出版社出版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书》里的四十多位作者打开了尘封的记忆:幼年时的安徒生、少年的武侠梦、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诗经》、《红楼梦》、《第一次亲密接触》、《悟空传》、《平凡的世界》、《挪威的森林》,从时光里一一打捞起。每一个名字、每一本书都成了记忆的地标。

对于这四十多位作者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阅读,大多源于少年时期。最懵懂的年龄里,她们经由书本开始了情感启蒙,用着最微妙最细腻的感情,去尝试理解这个世界,体验人生。书中有好几位作者都提到自己当年因为青春悸动,而喜欢上《诗经》、《红楼梦》、《挪威的森林》等书。这样的悸动,也曾经发生在我身上。当年我就曾经深深地迷恋《平凡的世界》中的女主人公田晓霞,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有一位这样的女友。

在那些情感启蒙之外,我还曾经苦苦地寻找智识启蒙的书。“人生是什么?理想是什么?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类似于保尔柯察金似的诘问,如今看来很幼稚,但却曾经实实在在地缠绕过许多少年的心。就像书中许多作者一样,这种迷惘困惑的苦闷,我也是通过阅读《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瓦尔登湖》来缓解的,用一位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总得有一个精神的出口”。

翻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想到自己少年时挑灯夜读,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光。也许正是因为少年时的阅读,让我有了一些行走世间的勇气。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反刍当年读过的书,“让我们的精神时不时眺望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或许能使我们几近干涸的灵魂得到意想不到的慰藉。”于愿足矣。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