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文化,沿岸播传
2013年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长江的文化,沿岸播传

张亚琴
裕溪河是“草船借箭”的实际发生地
 

长江美,美在水的流动,美在水的活泼。

长江自西南贯穿东北,在安徽的支流主要有青弋江、秋浦河、丰乐河、裕溪河、皖河等。

想来,在上古的洪荒时,它们就是我们江淮儿女生长的摇篮。我们抑扬的乡音,是它们波涛拍岸的声响。我们刚毅的性格,是他们奔腾不息的魂灵。

这些从长江分流而下的河,是无数英雄豪杰的流动舞台,也是无数脍灸人口的诗篇来源。

柘皋河:河上有座玉栏桥

说到柘皋历史,最著名的有玉栏桥的故事。

相传元朝末年的一个秋天,阴雨连绵,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带领一支人马到合肥方向扩充实力,被元朝官兵发现,跟踪追击。朱元璋不得不匆匆逃命。当他逃到柘皋时,仅剩一人一骑。

而此时的柘皋已是残垣断壁,荒无人烟,唯见河对岸一座破烂不堪的更楼,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朱元璋由于连日的奔波,已经筋疲力尽,战马也由于过度的劳累而力不从心。

但后面的追兵却越来越近,当他来到柘皋河边时,眼前是一片湍急的河水,找不到一条渡船。朱元璋面对滔滔的河水,不禁仰天长叹:“此天灭我也!”说罢,立此待死。

此时,一位衣衫褴褛,年逾花甲的老夫,知对岸立者是农民起义军的朱元璋,便从身后草丛中推出一叶小舟。只见他轻点竹篙,小舟飞快驶向对岸。朱元璋因此得救。临别之时,朱元璋问老夫有何要求,老夫说:“但愿能在这河上架一座桥就好了。”

几年后,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朱元璋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一日,他想起了柘皋遇难的情景,想到曾向救他性命的老夫许下的诺言,便下旨去寻这位老夫,没想到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影子。

为了实现那位老夫的宿愿,朱元璋下旨在柘皋石梁河上造一座桥。经过工匠们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一座三孔石拱桥终于立在石梁河上。

大桥建成后,人们却不知道怎样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最后,经过再三琢磨,认为正是因为当今的开国皇帝在此遇难逢生,才有了这座桥,还是取名“遇难桥”吧。但时间长了,人们觉得此名不吉利,便根据它的谐音改称“玉栏桥”了

裕溪河:“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型

西汉时期,在巢湖流域的沿江平原上就已形成了巢湖下游最早的天然排洪河道——濡须水。濡须水的上游进水口(即巢湖的出水口)称濡须口,位于今含山县东关镇境内。濡须水自濡须口东南向流至今黄雒河镇,折南接古神塘河流入长江。古濡须水的上段就是今裕溪河东关至黄雒河的一截河段,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巢湖流域沿江滩地的围垦开发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间(公元238年至250年),孙吴在屯田垦殖中建成安徽沿江最早的防洪闸——铜城闸。

三国时,巢湖流域沿江沿湖地带是吴魏相争之地。诸葛亮在其《后出师表》中称:曹操“四越巢湖不成”,说的是建安十四年至二十二年(公元209年至217年)间,吴魏双方在巢湖展开的四次大战。濡须口踞山临水的地形地势,使之自然成了当时吴魏交战的战略焦点。

建安十七年冬至次年春,曹操兴兵二越巢湖。孙权为抗拒曹操,于濡须水东岸的濡须山筑防御城堡,称濡须坞,作为水军的陆上据点。于是,此处的濡须山便被称作濡须口的东关。如今,“东关”这个三国时的军事要塞的名称已沿用作了地名,成了今含山县当年古战场旧址上的东关镇的名称。

在《三国志·吴主传》中,裴松之的注对曹操二越巢湖伐吴有一段这样的记载:“《魏略》曰:权(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就是广为人知的三国故事“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型。其发生地点在巢湖濡须口的东关,“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而非诸葛亮。

昭义河:青弋江上的和睦

青弋江之名始自南宋,源出石台县和黄山北麓,舒溪、麻溪合流后称青弋江。

发源于皖南山区的青弋江流到湾沚便分出一条支流,向北经过赵桥、六郎、清水流到芜湖入长江。这条河叫什么名字说法不一,有人说叫昭义河,有人说叫后氏河。

传说在清朝末年,为这条河的权属,后氏与刘氏两家曾打了一场官司。住在刘山头的刘氏宗族说这河是刘家的,该由他们放鱼苗养鱼,蟠龙村的后家自然不服气,双方争执不下只有见官。

在公堂上官老爷让双方各自拿出证据。后氏一方代表慷慨陈辞,说有石碑为证,并有见证人,村里的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出庭作证,他说见过河堤上曾经有石碑,碑上刻有“后氏祖河”的字样。

官老爷问现在石碑可在?他回答说,因年代久远,石碑早已堕入河中。老爷问刘家有何证据,刘氏代表说不出证据。

于是第二天官府就找来水手下河寻找石碑,河岸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关注能否找到石碑,因为这关系到双方官司的胜败。经水手一个上午的反复仔细寻找,终于把沉在河底的石碑打捞出来了,清除石碑上的淤泥,果然见到上面刻有八个大字:“后氏祖河,蟠龙之界”。

后氏打赢了官司,这河自然叫后氏河。后来河两岸其他姓氏的乡民渐渐增多,惟有后氏在河中养鱼获利,他姓村民不服,认为村边的河流应为大家共有。

为了消除隔阂,避免事端,彰显各姓乡民讲义气和为贵,于是后氏族长与族内大小人物沟通协商,统一意见,把“后氏河”改为“昭义河”,不分姓氏利用河水统一养鱼,从此岸边村民和睦相处。

秋浦河: 大龙湾里有宝藏

秋浦河流经矶滩乡兴隆村的河段,转了一个2千米长的龙形大湾,人们称之为“大龙湾”。

民间相传大龙湾藏着一笔巨额宝藏,要想得到此宝,惟一方法是一口气读完湾里仙石岩上刻的100个字,河水马上就会干涸,河底将露出把金钥匙,拿着金钥匙就可以打开仙石岩的石门,获得巨宝。不少人曾跃跃欲试,结果都无功而返。

一天,沟丁村合龙山下来了一个得道老和尚,架着梯子爬上仙石岩,一口气念了99个字,河水顿时干了一半,露出一只硕大的乌龟来。他大吃一惊,歇了一口气没念完最后一个字,结果河水又涨回原样,失去了惟一得宝的良机。

现存的仙石岩刻是一个横约60厘米竖约80厘米的窗式石刻,边框凿进约3厘米深,正对西边,石刻表面现已被苔藓沾满。听老人们讲,上世纪40年代,人们还看到仙石岩上面刻有这样的字:“……大龙湾,小龙湾,金钮处在正中央,……男的走路靠右边,女的走路扫裙边,何人得此宝,十万零八千……”而其余的内容则再也无法弄清,成了一个谜。

丰乐河: 凤落小河小憩

很早的时候,一条小河从大别山发源,蜿蜒百里穿越平原,注入巢湖。这条河的两岸不知什么年月开始有人居住,也不知什么人最初给她起了名字。而她最早如何与历史沾边,有存留至今的两处遗迹为证。这两处遗迹现在都属肥西境内,一是上游山南镇的将军渡槽,一是中游新仓镇附近的西凉城。前者为曹操所建的引水工程,后者为曹操的屯粮基地。

小河的得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只传说中的神鸟——凤凰,飞经此处,为小河的秀美所折服,欣然在此降落小憩。

为纪念此事,人们遂将小河命名为“凤落河”。在长期传承之中,音字逐渐讹转,遂成“丰乐”二字。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