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的故事,奔流不息
2013年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淮水的故事,奔流不息

张亚琴
鲧治水患图
 

搜寻中国文化典藉,几乎所有史实文献,都蕴涵着丰富的“水文化”内容,对“水”的描写、吟诵、歌咏,也一如那些被视为“永恒”的题材,成为世代文人笔下旷古不衰的主题。

一部安徽史,倘从“水文化”的角度去审视,说它是渗透着“水”精髓的人类文化史卷,也不为过。因为它集聚了大量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信息。本期策划,我们只是叙说一个个有关安徽河流的传说与故事,由此窥见水的文化内涵。

我们生活的安徽,河湖绝大部分属长江 、 淮河两大水系,东南部分则属于钱塘江流域的新安江。

淮河是中国第三大河,从河南省桐柏山发源,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传说,三千年前,一条大河在芦苇与野草中静静地流淌,一种叫“淮”的短尾鸟一群群地栖息在河边, 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因此得名“淮水”。淮河则与长江几乎平行,主要支流有涡河、西淝河、茨河、颍河、润河 、洪河、北淝河、浍河、沱河等 。

沱河:乾隆微服遇险

沱河,古称交水,是淮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商丘,流经虞城、夏邑、永城至王庄入安徽,续经濉溪、宿州、固镇至五河县西南入淮河。

传说有一年春天,乾隆微服私访,途经五河境内沱河岸边的李咀村,登上木帆船过沱河。

木帆船划行到湖中心,这时天昏地暗,一阵狂风刮断了帆绳,船在湖心里直打转转。船上的人惊恐万状,这当儿,只见摆船的青年李二,像猴子爬杆似的爬到桅杆梢上,结好了绳头,木帆船又扬起了帆篷。

乾隆看这个青年人机智勇敢,玩笑地夸赞说:“好样的,真像个猴!”

李二是村里的“小能人”,早就听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看眼前这位大人气度非凡,举止不俗,判断他就是乾隆,便“咕咚”一声跪倒,头合舢板,高声说道:“万岁封小人为侯,小人谢主龙恩!”

乾隆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庙门,便哈哈大笑。一个随从说:“我主说你爬桅杆像个猴子,并没封你为侯!”李二仍头合舢板跪着不动,辩解说:“君子口里无戏言,皇上是金口玉言,说过‘侯’字,就要封小人为侯!”

说话之间,湖上风浪又起,把船吹得打起转转,向一边倾斜。大家像热锅上的蚂蚁,乱作一团,眨眼间就有沉船的危险。

在这危急时刻,只有让这位青年人起来划浆摇舵,才能平安无事。随从们为了保住生命,齐声说:“请皇上开恩,快封他侯吧!”

乾隆无奈地说:“好吧,就封你为侯吧!”一位随从插话说:“应该叫‘赖侯’,是他赖来的官!”大家哈哈大笑,随声附和,乾隆也笑了,说:“大家都这么说就叫‘赖侯’吧!”

如今,沱湖里有片湖滩地叫封侯咀,岸上有个赖侯坟。

安丰塘 :宰龙遇天谴

安丰塘,古名芍陂,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是我国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比著名的都江堰尚早200年。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县城,因城民贪吃龙肉触犯天庭,顷刻间城池夷为汪泽。秋冬季节,逢大雾弥漫天气,塘上空水、灰、气、光竞合成海市蜃楼,城廓的倒影偶尔出现,影影绰绰,朦朦胧胧,颇有些神奇。

几千年前,东海有一条懒龙,顽皮成性,怠于劳作,被龙王罚下凡尘闭庭思过。

不久,安丰城附近的居民发现了困顿的懒龙。面对这个貌似鲶鱼的庞然大物,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它是天庭之物,于是大家同心协力将其宰杀。

千户人家,除了一户李姓以外,都吃了龙肉,一时间城内炊烟袅袅,肉肴飘香。

龙王接收到懒龙被宰割的消息后,悲恸地向玉帝禀报,请求玉帝对凡间不知天高地厚的百姓进行惩治。

于是天兵天将,扮成乞丐逐门逐户讨饭吃、讨水喝,以嗅出该户人家是否吃过龙肉。

在李姓家中,“乞丐”告诉李家人:城南门有一对石狮,最近七天内石狮眼睛会发红,一旦发红将天灾降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李姓人噤若寒蝉地听着,不住地点头,眼见着“乞丐”化着一块白云,腾空而去,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七天的早晨,天气异常地沉闷,东方太阳血红血红的,李家老大走到石狮跟前,蓦地发现石狮微动,眼睛泛红,忙转身往家跑,带领家人向城北方向急奔,刚走出城北外墙,只觉天黑地动,一趔趄摔在地上,铁锅被摔得粉粉碎,正在发愣,忽然一阵狂风将几人推出千米开外,在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中,城廓一下子陷入地层,白花花的水咆哮着泛上来。安丰塘便形成了。

涡河:两大部落的聚居地

涡河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河道,大约在七八千年前,涡河流域就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

传说,夏王仲康处于傀儡位置,后因终日忧闷而死。仲康死后,由仲康的儿子相代理王位,政权又全被寒浞掌握。寒浞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有过氏,一个是有戈氏,到公元前2013年,居住在涡河流域的以寒浞的两个儿子为首领的部落氏族非常强大,他们联合起来一举杀死了仲康之子相,夏从此失国,夏祀中断。

相被杀以后,相妃后缗怀着相的遗腹子逃到娘家部落,生下一子名叫少康。少康自幼聪明,在母亲的教育下少年时就有恢复夏业的大志。

他年轻时曾在外祖父手下任管理畜牧的官。后来,因惧怕有过氏和有戈氏的搜捕,又逃到有虞氏部落躲避。

有虞氏待少康甚厚,给他一片土地和一些士兵,后又以女相许。少康经过艰苦的努力,在他父亲失国四十年后,向有过氏和有戈氏发起了进攻,打败了这两个强大的部落,夺回了政权,恢复了夏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少康中兴。

有过氏和有戈氏两大兄弟部落氏族长期居住的一条河流也出了名,后人便称它“过河”或“戈河”。《汉书地理志》说:“涡河,戈也”。涡河古代时写作“过”或“戈”意即夏朝有过氏和有戈氏居住之地。汉以后至南北朝、唐宋以后就写作我们现在的“涡”了。

还有一个传说:老子从其母亲左肋下出生后,其母伤势很重,老子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炼丹救母,炼丹必须有锅,老子就铸了一口大铁锅。

当时,涡河并不叫涡河,而称“洵水”。一年春天,有瘟神作怪,洵水发黑发臭。老子为了治水,将他的那口锅定在洵水之中,顿时,电闪雷鸣,狂风猛吹,暴雨如注。一个时辰之后,河水变得透明。从那以后,人们就称这条河为锅河。

后来,造字先生说,用“锅”做河的名字不妥,因为河是水,锅是金,如果一定要用锅字作河名,必须在锅字旁加个“氵”,于是锅河又变成“氵锅”河。那时,书写汉字都是篆体字,篆体字中三点水与走之旁极为相似,写惯了,人们又将“氵锅”字写成了“濄”。到了唐代,武则天搞文字改革,“濄”就变成了今日的“涡”。

史河:大禹取名以记水患

史河古称决水。发源于安徽省金寨县南部大别山区北麓,流域跨豫、皖两省,

相传,很早的时候,决水洪水泛滥成灾,民不聊生。

舜接到这个消息,召集部下臣工商讨治水人选。皋陶说:“禹在黄河流域治水三年多没有回来了,现在只有派禹的父亲鲧去决水流域了。”

鲧接受任务后,昼夜思索着治水的办法,很是焦虑。他的部下献计说:“听说,天庭有一种叫息壤的宝物,撒到哪里,哪里就长出一座土丘,有了这种东西不就可以堵截洪水了吗?”

鲧来到天庭,负责保管息壤的天神有要事去东海了,鲧急于治水,就不顾一切地偷了一些息壤回到了人间。

鲧使出神力升上天空,哪里有洪水就把息壤撒向那里,凡息壤撒到之处,便生长出一座座土丘。鲧很兴奋,在天空中沿着决水泛滥的地方,尽力地抛撒,直到把息壤撒完才罢手。

这样,土丘一座连着一座沿着决水河道冒出来,洪水被堵住了。鲧又指挥着人民重建家园,在丘岗上开辟田地,种上庄稼……

第二年夏天,大别山北麓,决水流域又是暴雨滂沱,而且比上年的雨水更多,持续的时间更长。山洪又暴发了,洪水如出山蛟龙,横冲直撞,声响震耳欲聋,如同山崩地裂,淹死许多人和牲畜。

舜很是恼怒,恰在这时,天庭保管息壤的神也查清了息壤被盗的事情,指使舜一定要严惩鲧。于是,鲧被杀死在山顶上,让烈日暴晒。

禹在黄河流域治水,转战千里,功绩卓著,听说父亲被杀,急忙赶回帝都询问究竟。舜很器重禹,对禹说:“你不要太悲伤,你父亲盗取天庭息壤在决水流域治水无功有过,法律难以容情,现在由你去决水流域去做你父亲没有做好的事情吧。”

禹满怀悲痛,带领治水大军昼夜兼程来到大别山北麓决水流域,指挥治水大军和决水流域的人民沿决水的旧河道开挖出一条更宽、更深的新河,又在河两岸堆砌成既高又宽的河堤,这条河一直延伸到淮河。

人们说,决水含着决堤泛滥的意思。要求禹重新取名,为了记住以疏导治水成功的历史经验,禹就把这条河命名为史河。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