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新宪法草案第二轮公投22日深夜在苏伊士等17个省份落下帷幕,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新宪法在全国范围内获得通过。宪法之争暂告一段落,但持续一周的公投并未消解各派间矛盾,埃及社会分裂的速度也并未就此减缓,深陷对抗漩涡的各政治派别能否就此实现和解仍是未知数。
就在第二轮公投开始前一天,总统穆尔西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北部城市亚历山大发生冲突,造成至少32人受伤;两轮公投间隙,反对派一再拒绝穆尔西的对话倡议,多次在开罗等地举行数万人大游行,要求穆尔西下台、穆兄会解散;公投还遭到诸多民众抵制,这表明埃及相当数量国民对新宪法存有不满。
民意对抗是埃及社会分裂的缩影,更是各种政治力量争斗的最直接反映。穆尔西虽在公投前废除新宪法宣言,但却坚持如期公投,这在埃及学者胡塞姆看来,实属以退为进。因为这部宪法草案一旦公投通过,不仅可以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伊斯兰教法原则”的主导性,还可增强穆兄会等党派的优势地位。显然,宗教势力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坐大,这是埃及世俗派和自由派所不愿看到的,他们因此一直设法阻挠公投。
以最高司法委员会等为代表的司法权和以总统穆尔西为代表的行政权之间的矛盾在公投中也更加激化。此次公投因法官组织抵制而缺少足够数量的法官监督投票,被迫分成15日和22日两次进行。而就在第二轮公投前三天,最高司法委员会和行政检察院各自下属的法官组织以“穆尔西食言”为由再次抵制公投,使得原本捉襟见肘的公投监督队伍人手更加紧张。
不仅如此,法官出身的副总统马哈茂德·马基在22日第二轮公投当天辞职,引发外界对执政阵营内部动荡的猜测,加深了民众对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的担忧。若任其发展,司法部门与行政部门相互掣肘,社会裂痕可能日益加深,其后果攸关国家未来。
事实上,公投的落幕绝不意味着各方对抗的结束,而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虽然没能阻止新宪法生效,但以“全国拯救阵线”为代表的反对派却借公投赚足了人气,内部凝聚力有所提升,为即将到来的议会选举打下一定的民意基础。
反观穆兄会和穆尔西阵营,虽然公投后声望不如年初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时那样高,但公投结果表明,凭借数十年经营,他们拥有坚实的社会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牢牢掌控着国家的行政权,为日后再次赢得议会选举添加一枚重要砝码。
一年来,政治纷争持续、社会分裂加剧,严重分散了埃及本应集中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政治资源。从目前情况看,公投并未缓和各方矛盾,各派争斗仍将继续,如何迅速摆脱转型期的困境,依旧考验各方智慧和意志。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