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讨债路漫漫 心慌慌
2012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你13万旅游款追了半年,他1000多万工程款还没着落
年底讨债路漫漫 心慌慌

记者 董艳芬 任金如 丁林
 

“年关难过年年过”。2012年的日历很快要翻到最后一页,每到岁末年初,都有一些企业忙于“要债”。有的亲朋好友齐上阵,竭尽所能终如愿以偿,有的对债主围追堵截仍然竹篮打水 ,有的甚至因为债务纠纷对簿公堂,有的甚至还不惜求助民间讨债公司。 漫漫讨债路上有哪些艰辛故事?记者采访了合肥3个人的讨债“样本”。

谷川:难追回的万团款 故事1

“不在讨债,就在讨债的路上”。12月1日,谷川(化名)在自己的QQ签名上,更新了这样一句话。42岁的谷川是合肥一家旅行社负责人,从事旅游工作已经7、8年的他每到年底,都会为“讨钱”而烦恼。“合肥的旅行社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很多团款都是先由组团社先垫付,有时候一年半载也收不回来,一到年底,头都大了。”谷川告诉记者,旅游是服务行业,这些欠款的单位既是他的债务人同时又是客户,所以讨债之路更加艰辛。

“如果双方发生不愉快,很可能就终止合作了,这对我们也是一种无形的损失。所以我经常更改类似的QQ签名,希望对方能够主动意识到。”采访中,谷川多次向记者强调,不要泄露客户信息,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12月6日,星期四,上午10点,谷川按照头一天约定好的时间来到客户公司,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追回预先垫付的13万元团款。谷川说,这是今年4月份发生的业务,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自己先后来了6、7趟,但总是被各种理由搪塞过去。“不能直接说,不能硬碰硬的说,办公室有人的时候也不能说,所以一般都会选择周四、周五的时候过去。”

期间,谷川与客户公司负责人的谈话从最近的热门话题,绕到明年的出游计划,最后回到13万的旅游款。遗憾的是,这一次和前几次的情况差不多,对方称年底公司资金吃紧,并承诺等12月份年关一过,就把款转过去。

从客户公司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已经是中午12点,午饭稍事休息后,谷川向财务要了一份最新的应收账款表,这上面除了这13万大的团款外,七七八八的小团款加起来也有10多万元。

对于像谷川这样的中小旅行社来说,12月份已是进入淡季,这段时间里,导游业务人员加强培训,而老总基本上处于“讨债”状态,按照垫款时间、金额,谷川自己心中有了大致的“收款计划”,这天下午,他又电话预约了第二天准备去讨要团款的企业负责人。

“旅行社的‘三角债’特别多。”采访中,谷川坦言,自己也还欠了地接社的2、3万元的团费。“客观地讲,我也已经拖了一段时间,想等到我把全部团款收回来,一次性和地接社结清。”

谷川向记者透露说,旅行社是薄利行业,对于像他这样的旅行社来说,一年的利润也就20来万,这也意味着,如果年前这些应收账款收不回来,这一年就白干了。

张群:销售新人的讨债活 故事2

12月7日,周五,合肥龙岗开发区内一家新能源公司。

冬日的清晨,虽有阳光的照射,但仍敌不过低温的侵袭。来到办公室,倒了杯开水刚落座之际,张群接到了经理的一通电话。电话那头,领导让她下楼,一起外出去要债。

今年7月底,张群来到了这家新能源材料公司。四个多月的新工作下来 ,张群说,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找欠公司钱的人,而自己本职的销售活,完全搁下有半个月了。

张群所在的公司主要生产一些带点技术性的工程材料,包括路牙石、透水砖等。

接近上午10:00,按照被告知的地址,张群和经理俩来到了长江东路三十埠大桥东侧的一家小工程公司。原来,当天上午早些时候,张群另外三位同事,找到了欠公司8万多元的包工头。把欠钱的主“堵”在公司后,同事们打电话叫来了经理。

可经理去了,效果也并不明显。对方执意称之前从张群公司采购的透水砖质量不过关,因此被质保部门扣了一笔质保金,并声称:质保金什么时候下来,什么时候就偿还赊了一年多之久的透水砖的费用。

有些性急的张群,为此和这位近不惑之年的男子“杠上了”。可杠归杠,些许老赖的包工头的一句“没钱”,让这五个人灰溜溜地又回到了单位。临走时,张群抛下一句话:“过两天还会再来。”

11:30,吃完午饭后,意味着张群的讨债活才完成一半。当天下午,上午的原班人马又来到了望江路和潜山路交口附近的华府骏苑小区。

其实,半个月之前的一天,张群和同事们已经在这个小区待了整整一天,但始终没有见到欠着4万多元的欠债人。但更“倒霉”的是,不见踪影的债务人的岳母却叫来了民警。好在在民警的调解下,债务人的岳母说出了女婿父母的住处。而凭着这一线索,张群他们来到了政务区一个小区。

张群自己也知道,儿子欠钱,打扰老人家其实很不应该,但想到早些拿到4万元材料费,回去好交差,只好硬着头皮去敲门。起初,张群的经理去敲门,老人家并没有开,而也许是女性的优势,到张群去敲时,一位老奶奶半遮半掩地拉开了保险栓。

欠钱的人不在,张群也不好多向老人家追问。而此时,债务人已不再接经理的电话,好在张群的手机号,对方并不知道。和债务人通了电话,并表示在其父母住处时,对方可能担心影响到老人家,立即在电话中向张群表示,第二天立即把尾款打到新能源公司的账户。

大的经济环境下,张群公司的日子本就不好过,因此,近一段时间,公司上下十多号人,每天都有外出讨债的。只不过,有的运气稍好拿到了欠款,有的呆了一整天连人影都没见到。

张跃昆:煎熬的讨债生活 故事3

“每年新年,年年过关”,虽然做的不是讨债公司,但是年年讨债已经成了张跃昆(化名)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尴尬命题,供应商材料款,分包商工程款,民工回乡过年的工资都要付。然而,钱呢?都被建设单位拖欠了。

12月9日,当记者电话联系张跃昆时,他正准备去五河县讨要一笔1000多万的工程款。一路上,神情无奈的张跃昆还自言自语道,去年接的工程,到现在都还没结账,今年能不能过这个年,全看这次了。同去的还有他公司的财务王敏。王敏说,这几天,张总已经将其他欠钱的建设单位跑了个遍,但大多是无功而返,如果这趟也是这样,那可就惨了。因为还有几百号民工等着他发回家过年的工资和奖金。

进门、入座,未及惯常的寒暄程序走完,就听到王敏开始哭一样的叙述了。对面那位被称为张主任的建设单位负责人皱起了眉头,可没一会儿就亮出了足以让人惊讶的大嗓门,打断了王敏的话头:“欠你们的钱,我不赖,现在要还,不可能。告到法院也是这句话……”

“还钱,天经地义,我们会研究一个还款计划的。不过,我们的领导出差了,现在还定不出还款计划。当然,你们也应该考虑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比如,利息部分怎么处理等等。”在张主任长时间的絮叨中,张跃昆终于听明白了,额外的利息是不可能的了。经过一番交涉,最终,张主任还是给了一百万。

但还没等到张跃昆赶回自己的办公室,下午,从各种渠道打探到他“有钱了”信息的材料商、分包商们蜂拥而至。张跃昆刚在办公室内坐定,众人就开始了带着哭腔的叙述。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一样的苦衷被叙述了N次,张跃昆也只得以给钱和不给钱的方式,打发这些讨债的人,最多的给了10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