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省中小企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重头戏”,2012年安徽省首届中小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如期举行,会上,由安徽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陈冬克,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可侠,安徽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中茂集团董事长常永茂,安徽省担保集团副总经理叶斌,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公司常务副总裁张智组成的“智囊团”,为企业“把脉问诊”。
安徽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陈冬克:中小企业要调结构
“金融是工业发展的‘血液’,无‘血液’不成活。”陈冬克说,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中小企业都有招工难、融资难的“共性”。就安徽而言,中小企业的“个性”很明显,那就是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层次较低,因此,安徽的中小企业亟待转型升级调结构。
在陈冬克看来,现阶段,中小企业更要勤练“内功”,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职工的管理和培训。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可侠:小微企业有“三大出路”
“一提到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三个字:融资难。实际上,缺钱只是中小企业的表象而并非实质问题。”王可侠分析说,在安徽小微企业往往是低端、低水平、低成本的象征,由于其游离于大工业、大企业之外,遇到经济调整期,就会首当其冲。
王可侠称,未来小微企业有“三大出路”,分别是融入大企业,给大企业做配套加工;转型升级,走高端技术线路;打造自己“小而美”的精品品牌。
安徽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常永茂:要有“断臂求生”的勇气
虽然担任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但常永茂不认为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是可以用钱“救活”的。“任何一个企业经营遇到困难,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企业有无行业优势?商品有无市场需求?如果没有,中小企业也要有‘断臂求生’的勇气,善于放弃,善于选择。”
另外,在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上,常永茂也强调“创新”二字。“调整金融结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不断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甚至可以先在合肥试点,然后在全省推广。”
安徽省担保集团副总经理叶斌:融资难七分在自身三分在社会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看到不少中小企业经过艰难发展成为上市公司,但也看到更多的中小企业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昙花一现,从此没落。”叶斌说。
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发展几乎都逃不开融资难的困惑,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可持续经营的路径在哪里,艰辛的创业又是为了谁,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需要直面的问题。其实,中小企业融资难,7分在自身,3分在社会,企业不能把主体问题推给社会,很多企业是产品不匹配,理财不健全。我认为,中小企业想要贷一笔款,就必须准备4条还款渠道。
在叶斌看来,大量中小企业信用资源在闲置,也是企业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他建议引入信贷机制,将优势服务转移到企业,引导企业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公司常务副总裁张智:想人不敢想,做人不敢做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三洋从小到大的几个关键阶段。”一开场,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智就说起了公司的发展史:1994年到2000年,公司经历了困难时期,作为制造企业,公司的销售依靠荣事达,生产依靠三洋。于是,只得积极寻求企业的变革,首先是把销售权拿来,建立自己的销售中心,到2001年,公司实现了自己独立的设计,2004年上市,2008年全面实行,技术研发、企业创新。到今年,公司终于实现从单品牌、单种类发展为多品牌、多种类。
张智认为,中小企业渴望一个公平市场待遇,政府如何创造一个中小企业发展的土壤,另辟蹊径。而中小企业又如何能够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两难一高,融资难、人才难、成本高的困境,这些就成了迫切需要去做的事情。”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