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红十字眼角膜库:别让爱心“失效”
渡口四百余年,艄公六十有三
“候鸟守望者”:滁州森警入选年度法治人物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渡口四百余年,艄公六十有三
新安江源头率水河上的最后一个艄公将退休
星级记者 张火旺 记者 陈明 文/图
 

罗洲是休宁县陈霞乡的一个自然村,村前是一条百余米宽的率水河,是新安江的源头,渡口上的那条渡船,成了罗洲人连接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四百年来,船换了一条又一条,艄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样的出行方式一直没有改变过……

今年63岁的叶师傅,摆渡近40年,是这条河上最后一个艄公。按规定,再过一年多,叶师傅就不能摆渡了。

艄公“吃冷吃热”就这命

渡船上,一只柴炉正旺着火,盒子般的内舱里,一半是叶师傅的卧室,另一半是叶师傅的灶台。

叶师傅的家离渡口有7里地,即便如此,他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带来足够的米和菜。“自己一个人吃饭,老伴熬点酱就行,能吃很长时间。”叶师傅说,村民偶尔也会送些青菜给他,逢上谁家有喜事,还会叫上他喝顿喜酒,生活不赖。

“得空就得吃,很难掐准饭点。”叶师傅介绍,许多时候,自己刚端上碗就遇到有人要过渡,“人家的工夫耽搁不得,撑渡的,吃冷吃热,就这命。”

渡船是出生地也是婚房

叶师傅今年已63岁,自有家史以来,祖辈们都在船上生活。

“我是一个没有家的人。”叶师傅说话的嗓门很大,也很健谈,也许是长期待在渡口的缘故,他见惯了各种人和事。

25岁那年,叶师傅从父亲手中接过撑篙,来到了率水河上,一直到现在,就没有停下过手中的篙和桨。在叶师傅30岁那年,经乘船的人介绍,有姑娘肯嫁给他。于是,就在这条船上,叶师傅请几个人吃了饭,就算结婚仪式了。

几年后,丈母娘不忍心两岁的外孙继续生活在船上,就挪了块地,在亲戚们的资助下,叶师傅盖了两层小木楼,结束了无根的生活。

没人愿当艄公村民盼修桥

过往的村民说,与罗洲村三公里之遥的上游霞瀛村正在建造一座漫水桥,估计春节前就可以使用了,村民出行就便利多了,也不用担惊受怕。

按照海事局的规定,超过65岁就不能再摆渡。而叶师傅的两个儿子,一个在浙江打工,一个在屯溪做厨师,不会回到率水河上,叶师傅这一辈,将终结世代撑船的历史。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