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里寻“她”千百度
2012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江豚科考队昨日入皖,星报受邀全程跟踪采访报道
江里寻“她”千百度

星级记者 俞宝强 程兆 文/图
科考船上配备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鱼探仪
 

11月26日,江豚科考队结束了第一阶段的考察,在宜昌-武汉往返共1252公里的航程中,科考队目视观察组共发现长江江豚39头次,声学观察监测到江豚19头次。

“这次考察所发现的江豚相对2006年都有大幅度的下降。” 此次科考队副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介绍说,2006年淡水豚考察在宜昌-武汉江段目视观察到江豚116头次,声学观察到50头次。

“密集的航运和渔船作业会对江豚的生存造成影响。” 科考队成员、世界自然基金会江豚项目官员张新桥介绍说。

昨日,科考队进入安徽段,本报记者受邀全程进行跟踪采访报道。

保护区内:十人九不知保护范围

12月1日,长江安徽段上下起瓢泼大雨,江豚科考队行程因此受阻。星报记者在接到科考队前线即将入皖消息后,提前赶至安庆,1日下午,记者来到安庆保护区上游皖河口。

在安庆大观区河港村,这里的人对江豚有一种“怀念”之情,对江豚都爱称“江猪”。

本以为,渔民对江豚的喜爱,可以帮助记者找到江豚的身影。而让记者意外的是,沿途询问“这里哪儿能看到江猪,江猪保护区观测点在哪?”却没有人知道。

最后在返程路上,一位当地“郎中”给记者指了一条“道”:到长江码头周围去看看,那里是江猪的最佳活动区。

1日下午6时,记者驱车来到安庆凤凰码头,首先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以及挖土机的轰鸣声……这里是保护区?记者不禁疑惑起来。在询问3个村民仍然无果,正当记者“走投无路”时,马路边的一个石牌,让记者惊喜不已。“安庆江豚保护区”几个大字,被掩盖在杂草中。

乘船寻觅:江面突现江豚身影

长江安庆段全长243公里,占安徽省江段总长的3/5,是长江江豚主要栖息地和索饵场所之一,这里曾经“豚丁兴旺”。

据当地渔业部门估计,按照去年的调查,这里有大概不到260只江豚。

昨日上午,安庆市天气慢慢转晴,记者决定到保护区内,寻觅江豚身影……

早8点,江面上还是雾气腾腾,渔民们不愿带记者出江,说雾散了再说。

9点20分,我们沿着江面顺流而下。在渔船上驻足眺望,期待着一群江豚能在水面上露出优美的黑色脊背,哪怕只是一瞬间也知足了。可惜,真不走运,在江上行走了1个多小时,直到中午近11点,也没有一只江豚出来打个招呼。

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江面上的风异常刺骨。按照老郭船长的说法,现在气温低,看到江豚的几率更大。可是我们依旧没有发现江豚的影子。船已经行驶到皖河口和长江的交汇处,这里能明显看到江水颜色的分界线。靠近皖河口的江水清澈泛着蓝盈盈的光,而长江这边的水则有些浑黄。老郭特地放慢了船速,他说这里是江豚经常出没的一个地点,以往隔三差五就能遇见江豚。原来,这里是湖江交叉口,水质好,鱼儿多。

我们依旧盯着江面,眼睛都有些累了,就在此时,一个浪翻滚过来,突然发现江豚的影子,它正在“欢快跳舞”,短短十几秒,便“一闪而过”……记者赶紧划船追赶,却是徒劳无功,即使这样,记者也一扫郁闷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对着拍下的照片细细地回味……

访谈渔民: 江豚已是童年的回忆

回到岸边,记者又走访了不少这里的渔民,听到了不少关于江豚的故事。

“我有时在皖河口和长江大桥附近,也能看到江豚,但一般都是在太阳升起之前。”安庆市十里铺乡临江村渔民刘平说。在他的印象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常能看到江豚成群出没嬉戏,但后来就少见这种场景了。

“你看看现在江上,密布的电打鱼、矮围和穿梭往来的挖沙船、货轮,随时可能造成江豚的伤亡。但是问题是,渔民不打鱼,又怎么生活呢?”刘平告诉记者,在江上渔民眼中,江豚是鱼汛的指示器,它们来了就表示鱼群来了。

由于江豚在安庆不断地“消失”,据渔民介绍,安庆目前已在江豚种群出没较为集中的皖河口和宿松县小孤山江段各设立了保护观测点一个,聘请了一些有经验和较高素质的长江专业渔民担任兼职保护员,每天对江中出现的江豚数量及种群情况进行记录,渔业部门还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江豚出没频繁的江段和区域,开展监测,并结合长江春季禁渔工作的开展,派出渔政船、艇和人员实行跟踪管理保护。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