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教育部将对各省份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排名,并且会对各省份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予以公示。(12月2日《新京报》)
学生体质差是不争的事实,根据近期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
“应试教育”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偏差、学生家长“唯分数论”思想的进一步加深,而排名通常与成绩联系在一起。目前中小学教育中考试太多、太滥,周考、月考、期中考,每次考试都要打分,甚至排名。
分数排名靠前就上好学校,毕业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这种思想已经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不可磨灭。然而在追求分数的同时就牺牲了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这是不是太绝对了?上大学只是一个过程,并非终点,最终还要走向社会。人生从来也不是华山天险一条路。
其次是硬件的问题,现在许多城市中小学尤其是重点中小学,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不足,有一些优质的学校还在大量招生,甚至超标准招生,那么学生的人均体育活动面积可想而知。农村或者是偏远一点的山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更为严重,一些学校根本没有体育器材,只能靠体育教师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器械,供学生上课需要。没有了场地,没有器材,体育课变得单调和乏味,学生因此对体育课也就没了兴趣,就更谈不上锻炼了。
对学生体质排名这项政策,能带来什么?能扭转思想上与物质上的缺口吗?或许是有可能的。要排名,更需要配套的机制,排名也不一定能起负面作用,排名至少可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由此改变评价机制,引导全社会重视体育锻炼是体制排名正常的有益补充。
加大中、高考制度的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在中、高考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新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体育中高考要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的。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合理地设置考试项目。防止学校领导和家长在学生体育考试中作弊的现象,让体育学科回归到正常的评价机制之中,或许能够对于解决学生体质差的问题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