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之间,合肥运动休闲的好去处越来越多,双凤湖畔有元一国际高尔夫球会,紫蓬山下亦有真人CS实战场。
我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在全省打造四大体育产业功能区,而以合肥经济圈为中心,建设皖中体育健身竞赛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体育赛事、体育用品销售和体育数字运动、体育健身培训、体育中介等产业的功能区也正在形成……
调查 八成市民参与过 或愿意参与“贵族运动”
以网球、高尔夫等为首的休闲运动,究竟有多少人参与过?日前,记者通过网络开展了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82人中,有“贵族运动”经历的和没有参与过的人数“平分秋色”。但是在没有参与过网球、高尔夫等运动的调查者中,近60%的人也透露自己愿意尝试包括斯诺克等在内的休闲运动。此外,剩下的40%左右的受调查者觉得,“没钱、没时间、欣赏不了”这些运动。
在玩过一种或几种此类运动的人中,有过保龄球、斯诺克经验的占据多数,而对于高尔夫,八成人表示没玩过,“玩不起”。
分析 从高峰到低谷的转变
保龄球的由盛而衰,在安徽安体传媒有限公司副总何先余眼中,就是一个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多年从事体育赛事承办,何先余对我省各项体育运动的概况均颇为熟悉。
“保龄球之所以‘凋零’,主要是因为现在可供选择的休闲运动方式太多了。”何先余分析,新兴运动方式的冲击,保龄球的市场价值变小,更多的人把兴趣转移到更具吸引力的网球、高尔夫上。而由于赛道先期的大投入、后期的维护与更新,造成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但在与其他更具优势运动的竞争中,保龄球只得靠降价来“揽人气”:“从以前的几十块钱一局,到最后的几块钱一局。”
但同时,何先余也表示,今天保龄球由高峰期到了低谷,保不定几年后,就会轮到当下流行的斯诺克、高尔夫了。
如今,合肥已找不到一家正规的保龄球馆,但何先余说,群众的基础还在。“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许几年后,保龄球的赛道成本降低,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儿。”何先余这样说道。
规划 体育运动休闲中心OR体育产业休闲基地
事实上,合肥方面,无论是旅游休闲的发展规划,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都已把加速体育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摆上了台面。
只是,对于如何发展体育产业,以及体育产业的外延到底有多大,各方认识上还有不少差别。“搭建体育平台,做好健身引导,积累健身氛围,促进多元化体育消费,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现今的主流思想。
记者从合肥市体育局获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合肥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方案讨论。一种规划是,打造体育运动休闲中心,以市、区、县为单位,突出其自有优势和亮点,例如肥东的马术、肥西的山地车、巢湖的龙舟等。
另一种规划,则是选择一处有山有水、各方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综合性的体育产业休闲基地。基地中,涵盖自行车、帆船、攀岩、羽毛球、网球、龙舟等众多项目。这个地点,目前的考虑是,设在庐江县的白湖边。
当然,选择哪种方案,要综合考虑人气、交通、群众基础等多个方面,“越符合群众口味,越容易形成集聚效应,才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健身大军。”合肥市体育局副局长高克环告诉记者。
对话 合肥市体育局副局长 高克环
“浙江省2005年、2006年就开始打造体育强县。上海市体育产业已形成规模,呈现效益。”合肥市体育局副局长高克环略带羡慕地说,“合肥目前的体育产业,是肯定无法与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定位相匹配的。”
谈及该如何推动合肥体育产业发展,高克环笑了: “我的想法是,虽然有江浙沪先进地区的例子,但并不能照搬照套,因为各地风土人情、群众基础、消费理念、经济水平各不相同。”
高克环介绍道,“但有些鲜活的例子,又是很好的榜样。青海省有个环青海湖自行车赛,2002年刚开始时,由地方政府投重金打造。如今,每年7至8月,全球各地的自行车爱好者,都会来这里参赛,赞助、冠名企业不愁。”
“品牌赛事形成,所带动的衣、食、住、行、游等为当地带来巨大收益。”高克环继续介绍道,“事实上,合肥的问题,就是‘品牌不品,亮点不亮’,没有持续吸引力。先期还是得靠政府引导,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才行。”
“说白了,就是政府要肯出资,建设场地、场馆,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吸引群众,转变其健身消费理念。久而久之,便能带动更多群众投身健身队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高克环很有信心,“体育产业,要与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安徽有九华山、黄山、巢湖等风景名胜,也有黄梅戏、文房四宝等经典文化,这都是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