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难道是 他们唯一的选择?
2012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流浪难道是 他们唯一的选择?

夏柳平 记者 刘海泉 文/图
 

“我不孬,我们都是苦命的人,不偷不抢,我们需要安静的生活。”面对质疑,带头的“王孬子”回应。

他们聚集,为了安全和温暖,他们平静,满含辛酸和无奈。

对于这个特殊的队伍,该不该管?谁来管?应该怎么管?未来,他们又开赴何方?

然而记者却没有找到答案。

查证:聚集是为了安全与温暖

“据我了解,他(王孬子)是江西彭泽人,好像是莲云乡的。但是祖籍是在宿松木梓村,祖辈、父辈都曾在我们这里生活,后来才去的彭泽。现在他在木梓没有亲人了。”22日,宿松县木梓村支部书记王镇东告诉记者,“他应该是不大正常,有时候来木梓落脚,也是带着一群智障人,但都不是本地人。对待他们,我们也很头疼,但是他们也没有侵害到别人。”

连日的查访,记者还了解到,近两年的流浪生涯中,“智障部队”人数时多时少,变化的是面孔,不变的是生存的方式。

家住宿松县城的夏先生,很早就注意到王孬子这群人,“我也暗中观察过很多次,没有发现打骂的情况,他们早出晚归的,尽管看上去很可怜,但很平静。”

“跟着一群人,总比独自一个人更安全,更感觉温暖些。”夏先生总结说,聚集着流浪,也许对这些无家可归的智障人来说,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存方式。

反思:管理犯难,流浪还将继续

随后,记者来到宿松县公安局,在全国人口系统里,根据王孬子自称的姓名查询,无论在宿松还是彭泽,都没有查到他的任何信息。

“在宿松提起王孬子,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群众的质疑,也都是猜测。一旦我们发现,或者接到群众举报,他有拐卖妇女,或者扰乱社会治安等违法行为,肯定会调查。”宿松县公安局一位孙姓警官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又将此事反映给了宿松县民政部门。

“宿松目前还没有流浪人员救助站。即使有,那也是针对有行为能力的人申请求助。对这些智残流浪人员,我们也没办法,只能找市容城管执法部门解决。”该县民政局办公室一名姓唐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接着,记者电话联系了宿松县城管执法部门,一位姓陈的主任说,“这事我们想管也管不了。管起来后,又把他们往哪里送?赶了来,来了赶,没有用啊!”

律师:政府有责任救助 社会应积极帮助

针对以上情形,安徽皖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东林律师也有自己的认识。

程律师告诉记者,个人收留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精神或智力不健全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员,只要是出于爱心慈善的目的,并无不妥之处,但应当取得相应监护人的同意,如果无法取得监护人的同意,可以向当地派出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报告。

“政府对救助工作负有不容推辞的责任,应有专项资金和人员来实施。”程律师表示,除了强化救助、监管等责任外,还需要鼓励非政府组织、民间机构等介入社会救助工作。另外,还要完善福利制度,要细分到残障人士、孤儿等,这样才能解决他们的生存困境。

程律师还提醒道,智障人士流浪在外、失去监护,很容易沦为黑心工厂牟利的“奴工”。所以,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管理监督机制。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