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每天派2辆车,救助流浪者
2012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市救助站昨日联系星报记者共同帮助流浪儿:
坚持每天派2辆车,救助流浪者

李敏 记者 祝亮 俞宝强/文 程兆/图
正在沿街巡查的流浪者救助专用车
 

连日来,本报《省城流浪儿童生存现状调查》系列稿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昨日,合肥市救助站开始沿街巡查,逐一登记流浪儿信息,并将每天派2辆车,上街救助流浪者。

流浪人员称不愿回老家:“如被遣返,还会回来”

在外人看来,回家,应该是流浪人最好的归宿。然而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很多流浪人员都是主动离开家庭,并且逃避回家。

昨日上午8点,合肥救助站站长成正忠便拨通了星报记者的手机,希望可以一起去寻找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上午8点40分,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了寿春路桥。据市民反映,这一带经常有流浪儿童、乞讨人员“出没”。刚一到此,便在马路边发现了一个流浪人员,救助人员便上前劝说其回老家,并表示可以提供免费车票。

而让记者很意外的是,这位看似与救助人员“很熟”的流浪人员,对救助并不“买账”。丢下一句:“我有钱,也不想回家,回去也得回来”,便慢悠悠地走入人群……

9点30分,记者与救助人员又赶到金寨路高架望江路段,在高架桥下,就住着一户“人家”——个单亲母亲带着一个儿子。

救助人员经过2个多小时的劝导,这对母子仍然不愿离开这座城市。最后,救助站经过耐心的工作终于成功将孩子送回了舒城老家,但孩子的母亲不知去向。

据成正忠介绍,由于救助站无行政执法能力,不能强制救助,只能任其在此流浪。

合肥救助站每天将派2辆车上街救助流浪人员

“如今,我们救助站每天都会派2辆车,上街对街头流浪孩子等人员进行救助。”成正忠说,救助站对未成年人的救助属于保护性救助。也就是说,救助站工作人员在街头见到流浪未成年人后,必须实施救助,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

据成正忠介绍,目前救助回来的孩子,合肥救助站将分几种情况安排。如果是合肥本地的流浪未成年人,会为他们寻找父母或亲属,核实情况后,派人将他们护送回家。“如果他们的家庭生活困难,我们会为其联系当地民政部门,给予适当生活帮助。并会帮孩子联系学校,解决他们的求学问题。”成正忠说。

对于外地的流浪未成年人,合肥救助站会先核实他们的原籍,然后寻找父母或亲属,确认情况属实后,派工作人员将孩子护送回原籍。“如果这些孩子的家庭确实特殊,在征求了孩子意见,征得监护人同意后,会将孩子留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上学。”成正忠表示,今后,合肥救助站救助流浪儿童将采取延伸救助的方式,采取主动上街救助的方式,从源头上解决未成年人流浪问题。

救助过的流浪孩子 多在14~18岁

成正忠告诉记者,从合肥市救助站救助过的流浪儿来看,年龄主要在14周岁到18周岁之间。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单亲离异家庭,长期缺少管教的孩子;另一类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祖辈负责监护,娇生惯养导致离家出走;还有一类是上网见网友,结果被网友骗,导致身无分文流落街头。

“我们在街头巡查过程中,极少发现年龄幼小的流浪孤儿。对于那些卖花的幼童,我们也曾劝返过,但每次去劝返的时候,都有自称是孩子家长的成年人从一旁站出来,阻止我们的劝返。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感到无可奈何。”

站长有“难言之隐” 三大因素妨碍救助

在采访中,成正忠反复向记者诉苦:“首先,救助工作是在对方自愿的情况下才能展开,我们总不能强制将乞讨人员和流浪儿拉回救助站吧?很多情况下必须公安、城管、民政等多部门配合才可以进行综合治理。其次,我们面对的很多是职业乞讨者,他们不愿意接受救助不愿意回乡,就算一部分人接受救助愿意回到家乡,相当比例的在一两个月后还会回来。我们统计过,这个返回率超过了15%。再就是一些精神失常、痴呆傻的流浪人员,一方面他们得不到长期的治疗和社会关心,另一方面,就算我们查到他们的原籍,家里人也不愿意接纳。”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