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数据显示,中国国民储蓄率一直居世界前列,20世纪90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到2005年更是高达51%,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 (11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何平衡储蓄与支出之间的比例,让爱存钱的国人敢花钱是提振内需,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难题。而事实上,随着房屋信贷、汽车信贷等金融手段的推广,爱存钱的国人早已悄悄打开了自己的腰包。“房奴”“负翁”的背后,意味着储蓄消费的比例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只不过随着房价的飙升,这部分消费比重过大却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他领域消费的积极性。人们用于改善生活条件的旅游消费、家电更新消费、丰富文化生活的消费都被不断提高的购房消费无情地挤压。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种美好愿景的实现,应该是民生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而非仅仅等来纸面上的财富。。
而想要提振人们的消费欲望,必须多方入手:一方面,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提高政府在社保、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支出,让基础消费不再成为挡在人们改善性消费面前的几座大山。另一方面,改革收入分配机制,畅通投资渠道。让有财的国人通过第二次分配获得更多收入,同时健全股市、债券市场的良性运营,让资产能够顺利抵御通胀,实现保值增值。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国人有财,也该富之有道。唯此,才能让敢花钱、会花钱成为国人新的消费习惯,也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提升内需、优化经济结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