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1980年前后收藏二件釿布,当年并不知道其珍贵,只想找二个型制不一样。青铜质,平首,一件平肩桥裆币,一件圆肩桥裆币,极为难得。
釿布,战国时期铸币。从空首步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读jin)”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钱文为“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不过,以笔者积累的收藏经验来看,闲暇时必须学点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古文字及古地名的常识,对收藏是极为有益的。
特征为体形较大,平首、平肩或圆肩、圆裆、方足,或有郭或无郭。因两足间袴裆呈拱桥状,所以又称为桥足布。例如;“安邑”布币,最长者为“安邑二釿”布钱,通长6.5厘米,足宽4.0~4.3厘米,重25~29克;最小者为“安邑半釿”,通长4.4厘米,足宽3.1厘米,重约7克左右。“安邑二釿”、“安邑一釿”有的背铸“安”字。“安邑”为魏国的早期都城,“釿”为币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