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大展在合肥举办。同日下午,“全国行草书创作及江淮书风研究论坛”在梅山饭店召开,来自全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对当代中国行草书创作及安徽书坛现象进行论道。
传承中“融入自我”
“第三届行草书大展是中国书坛盛事,因种种原因,与第二届相隔9年。这次之所以选择在合肥举办,是中国书协对充满活力的皖军书法的肯定。随着论坛的开展,会让本届国展更灿烂,也表明安徽书坛下一步要在转型上下功夫,会把着眼点放在理论研究上。”省书协主席张学群在致辞中阐述了安徽书协将走创作与理论并举之路。参加该论坛的还有董昭礼、吴雪、袁文长、傅爱国、刘晓明、钱念孙、王亚洲、桂雍、赵凯、史培刚、陈智、刘云鹤、侯开嘉、叶鹏飞、白砥、陈祥明等四十多位领导、书法家及专家、学者。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也参加了论坛,并与傅爱国分别主持上下半场。
侯开嘉、叶鹏飞、白砥、衡正安等来自省外的专家对本次行草书大展及当下中国书坛行草书创作进行了论述。他们认为当下书坛行草书创作活跃,有相当大的群众基础,尤其是“重温经典”的道路上成就斐然。但创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因迎合展览的视觉效果,表现过重,追求装饰性,个人品质追求、个性彰显欠缺。白砥以当下书家学“二王”为例,大多数自觉吸取了“二王”的流畅,当汉代书法质朴一面没有很好继承,刚柔相济的美学追求上尚有距离。怎样在传统中融入自我,进行深度创作值得深思。
以内在情感打动人
“近现代江淮书风研究”课题是在省书协、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支持下的一个重大书法理论课题,在当下的安徽书坛具有开创性意义。省书协副秘书长、合肥市书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陈智在介绍江淮书风研究情况后,桂雍、钱念孙、陈祥明、胡长春、赵凯、刘晓明等先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桂雍论述了葛介屏、司徒越、刘夜烽、李百忍等上世纪安徽书坛“四老”的书法成就,他尤其推崇司徒越,认为他是“当代狂草第一人,千年之后又一家”。 钱念孙也从美学、文学角度论述书法创作要能抒发性情,以内在精神、情感打动人。赵凯认为书法个体风貌可以千差万别,但旋律与节奏应是阳气的。陈祥明、胡长春上溯米芾、邓石如,阐述他们的人生阅历与书法成就,及对安徽书法的影响。刘晓明则从书内书外谈江淮书风。他认为,江淮书风的研究一方面会让理论队伍呈现出来,推动安徽书法的发展;另一方面,合肥在打造“大湖名城”,需要与地域有联系的精神文化活动的支撑,需要一种文化大气象。
省文联书记处书记、省书协副主席吴雪,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先后作了总结发言。吴雪说书坛需要理性、科学的批评,才能更好地前行。言恭达也表示,清醒地反思不是否定成绩,而是带来清新之风,带来心灵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