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自我修复功能亟待救治
十八大召开前 应以持股为主
“瘦身发行”折射 市场承接能力单薄
3上一篇 2012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瘦身发行”折射 市场承接能力单薄

桂浩明
 

近两个月来,尽管IPO仍然在顽强地推进,但节奏已大大放缓了。即便是那些有幸挤进发行行列的公司,也大都遭到了削减规模和降低发行价的待遇,这被舆论称之为“瘦身发行”。

对于“瘦身发行”,现在市场舆论普遍持赞成态度。一些专业人士明确指出,这是一件好事情,表明市场对于圈钱式的高价发行形成了有效制约,从而得以对高速扩容也构成了软约束,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诚然,单从一级市场运行的角度而言,这也确实是事实。就以浙江世宝来说,这家公司几年前在香港发行过H股,曾因为上市后不久业绩变脸而饱受批评,股票也一度沦为“仙股”。由于其所从事的汽车零配件生产行业竞争激烈,公司的成长性一般,所以这次回归A股,从投资价值角度来说,也确实没有什么亮点。这种成色的公司,如果按照其招股书所揭示的计划筹集资金,无疑还是高价发行,投资者确实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实施“瘦身发行”,确实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但这里也有几个问题,一是“瘦身发行”毕竟打乱了公司原先的发展规划,其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因此增加了;二是“瘦身发行”后,公司作为一个低价小盘股,其上市以后难免受到炒作,二级市场的股价很可能会远远超过发行价。这也就是说,市场实际上是能给这类公司股票较高定价的,降低发行价,就意味着把这部分差价留给了市场,或者更加准确地说,留给了市场上的炒家。这种状况,沪深市场投资人在同样是“瘦身发行”的洛阳钼业上,已看到一次了。在这个层面上,说“瘦身发行”表明了市场的成熟,恐怕是不够客观的,有自欺欺人之嫌。

说穿了,之所以会发生“瘦身发行”的状况,其内在原因在于市场对于IPO的承接能力下降。应该说,沪深股市应对扩容的能力一直是比较有限的。也正因为如此,已经有很多蓝筹股选择发行一部分H股,以此分流对A股市场的压力。而这几年来,由于市场低迷,沪深股市融资与再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很多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计划无法推行,IPO过程中大盘股的发行价难以走高,一些发行价定得比较高的公司出现了询价对象不足的现象。而在很多市场人士看来,由于融资与再融资的推进,极大地分流了股市的资金,使其不堪重负,因此产生了不少不满意见,甚至有人要求暂停IPO来救市。显然,如今一些公司的“瘦身发行”,正是市场对于新股承接能力下降的结果,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新股就有可能发不出去。但是,反过来说,市场本身所存在的投机冲动,以及对于炒新的偏好,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改变。在新股以比较低的价格发行,同时发行规模又比较小的情况下,二级市场自然会出现炒作。虽说现在市场上资金确实不多,但是集中10来个亿炒作某个新股,还是有可能的。所以,这就很可能会出现一方面新股“瘦身发行”,另外一方面新股炒作升温的局面。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却有共同的逻辑基础:市场缺乏足够的大资金,并且因为缺乏大资金,维系了对于小盘股的炒作氛围。

如果说去年股市资金匮乏的重要影响还是主要表现在二级市场上,现在则已蔓延到了一级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张已影响到了对新股的承受力。无论如何,这种状况是各方投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现在是需要采取措施来有效地扩大股市的资金供应,各种金融创新也应围绕这一点展开。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机械地把“瘦身发行”当作市场的一种进步,忽视其背后所存在的问题,那显然是对市场实情的误判。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