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徽商银行第32家县域支行——池州青阳支行正式对外营业,是该行继黄山歙县支行开业后,新设的又一家县域经营网点。据了解,截至目前,徽商银行已在安徽半数以上县域设立营业网点,有效地拓宽了金融服务半径,为更好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优化布局 完善服务网络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部分,中国拥有近2000个县级行政区域,搞活县域经济是统筹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强国富民之本。
从安徽省的情况来看,6县级市,56县,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薄弱,但潜力巨大,但目前我省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足甚至缺位,无法有效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徽商银行以支持安徽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自身县域业务合理发展为出发点,统筹布局稳步推进县域支行建设,不断优化网点布局,完善服务网络。”张友麒副行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徽商银行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县域网点的建设力度,2005年底重组成立时仅有10家县域支行,短短七年间增设了22家县域经营网点。尤其是在金融不发达的皖北地区,徽商银行更是着力加快网点建设步伐,现已基本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覆盖。“目前我们还有几家县域支行正处于紧张的筹建阶段,将在年底或明年初陆续开业。”
因地制宜 实现特色发展
经营网点设立后,如何充分利用县域支行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徽商银行在摸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思路和成功做法。“县域支行的经营管理,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一行一策的原则,综合分析当地资源情况、经济构成、产业特点等因素,确立符合县域经济发展和自身特点的市场定位和发展重点,打造差异化经营的特色支行。”
根据当地经济特点选择县域支行的发展方向,该行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域设立全能型支行,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在经济特色明显的县域设立特色支行更好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界首,有“再生金属之都”、“再生塑料之城”的美誉,资源回收与再次利用的绿色经济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徽商银行界首支行成立之后,从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入手,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升专注度和专业能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金融支持。
同时,徽商银行通过建立与县域支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不断强化机制灵活,优质、高效、快速、准确到位的服务特点。“根据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总分行实行差别化授权管理,适度下放信贷审批权限,逐步扩大对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的贷款授信额度。同时,适当简化审批程序、手续,提高贷款决策效率,为服务县域经济提供了更宽松的管理环境。”当涂支行负责人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
从心出发 助力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阵地,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作为“小企业主办行”,徽商银行更是充分发挥服务中小的传统优势,依托县域支行,不断加大对当地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
在网点选择上,该行一般将县域网点设立在优质小企业客户聚集区域、大型专业市场和工业园区以及与集团客户相关联的配套型、加工型和高新技术型小企业集聚区,从地理位置上方便小企业客户。“在县域支行设立初期,徽商银行重点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量身打造适合其需要的解决方案,以点带面,支持一个影响一片,体现示范效果。”该行青阳支行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徽商银行不断加大对县域支行小企业业务的指导力度,从产品创新、优化审批流程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全面配合。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小企业客户,该行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适度扩大县域支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根据小微企业客户众多且“小、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改进信贷审批流程,推行专业化、流程化审批,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和质量。同时,该行全面加强与本地担保公司和跨区域担保公司的合作及企业互保、向企业法人授信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合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