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吃海鲜” 折射官员“群体不慎独”
非常道
虐童事件背后的幼儿小学化阴影
学生情报员: 不该设置的告密角色
下一篇4 2012年10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跨省吃海鲜” 折射官员“群体不慎独”

周稀银
 

10月21日,有网友发帖称,在福建一家名为“碧海鲜都”的餐馆门口,拍到了车牌隶属于浙江温州市泰顺县政府的公车。对此,泰顺县政府办一位姓翁的主任表示,当天政府人员一行是去温州市体检,顺路去了该餐馆吃饭。(10月23日人民网)

即使正如这位翁主任所言他们只是“顺路吃饭”,也不足以说明这顿饭就吃得合情;即使印证其所言这顿饭花的不是公款,但官员乘坐公车跨省吃喝,哪怕就是大家自掏腰包,也不能认定这顿饭就吃得合理。“跨省吃海鲜”事件除了有制度约束不力的因素,还与当下官员群体“慎独”不够紧密相连。

“慎独”一词来源于我国儒家学说,意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要行为谨慎,不做为人痛恶之事。如果说我们常将“慎独”视为官员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和评定其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的话,那对于官员群体性“慎独”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与境界。一个政府官员做到“慎独”虽然不易却也并非高不可攀,但在群体活动中迷失“慎独”却是极其容易的事情,不仅有“法不责众”的愚昧思想所左右,而且还可能存在着“不想成为另类”的迁就。大家都在公款吃喝,如我拒绝了就可能被大家孤立;不少官员收受贿赂,如我不收受就可能被视为假清高……我们从现在若干职务犯罪案件中,都能很快找到窝案的影子,这就是群体性不“慎独”巨大危害性的一个方面。

现在的群众监督无处不在,尤其是随着网络曝光官员的频率不断增加,官员集体出行更该谨小慎微,说不定你们的一个细微的群体性举动就会成为公众深恶痛绝的“丑闻”。不要以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已成个别群体习惯,公众就会见怪不怪,只要你们不够“慎独”,都会成为公众射击的“靶心”。要避免被群众射击或被误伤,唯有增强抗侵蚀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做到心静、神定、气顺,并勇于接受监督,改正错误,承担责任。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