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冠军来了。”昨日上午,结束全国击剑冠军赛总决赛后,除了老将骆晓娟外,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冠军的另三名成员李娜、孙玉洁、许安琪,与国家队教练一起,来到了合肥学院。三位奥运冠军不但近距离与击剑爱好者们交流,更是手把手亲临现场指导。在现场互动中,幽默风趣的讲话不时博得一阵阵掌声。这天,对于击剑氛围浓郁的合肥学院的学子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兴高采烈的日子。
记者 江锐/文 施亚磊 李超钰/图
现场:活动多多,与冠军互动
与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冠军雷声专程来安徽参加一系列活动不同,女子重剑团体赛的几位姑娘,主要是来合肥打全国击剑冠军赛总决赛的,参加公益活动只能算是“兼项”。在伦敦摘得金牌后,李娜、孙玉洁、许安琪等迎来了久违的假期。为了本次比赛,她们所在的省队还是将休假中的奥运冠军召回阵中。仓促上阵,在赛场上,她们明显不在状态,成绩也不是很好。不过,当组委会发出邀请,比赛后来合肥学院做一些击剑项目的推广和普及时,她们都一口答应了。
合肥学院是一所击剑特色高校,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了高水平运动队,目前该校练习击剑的学生多达500多人。昨日上午,奥运会冠军们一下车,就直接来到了合肥学院的击剑馆。由于是周末,击剑馆里有不少爱好者在练习。看到奥运冠军们来了,他们立即围拢过来,有讨教的,有合影的,有索要签名的。不过,对于大家的要求,无论是李娜,还是孙玉洁、许安琪,都很有耐心,一一满足。
接下来是在合肥学院体育馆进行现场互动。由于自发前往的学生较多,院方之前进行了人数限制,但奥运会冠军一走进体育馆中,现场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击剑对抗、奥运回顾、现场提问、进场签名。看得出,学子们和奥运冠军们都很投入。
李娜:前后12年,太不容易了
今年31岁的李娜是队中的“老大姐”,无论是记者还是学生们,只要提问,总是她代表回答。说起她们这个团队,李娜说四个人是最好的朋友,“吃饭在一起,上街在一起,训练在一起,只有睡觉不在一起。”说到夺冠最关键的因素,李娜认为:“赢得金牌最重要的因素是团队精神,姐妹们之间互相信任。”
自2000年起,李娜参加了四届奥运会,“前后12年,太不容易了。”2010年,李娜宣布退役,并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然而中国女子重剑队在伦敦奥运会的备战周期内,仍然离不开老将的力量,2011年,李娜的儿子仅半岁时,她就不得不复出再战伦敦。“我舍弃太多了。”在夺得这枚来之不易的团体金牌后,李娜如此感叹道,“儿子不到两岁,我希望他懂事后以我为荣。拿金牌是一瞬间的,当妈妈是永久的。”
记者问李娜觉得下一个挑战是什么,李娜笑着说:“下一个挑战就是休息。”
孙玉洁: 拜托,我只有1.85米
看完了体育馆大墙上女子重剑队奥运夺冠回顾后,轮到孙玉洁发言了。孙玉洁一开口说的一句就是:“刚才大屏幕说我身高1.92米,拜托大家帮忙澄清一下,我真的只有1.85米,是1992年出生的。”
而说到自己的成功秘诀,孙玉洁告诉记者,“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强迫改掉自己的缺点。”“我有时候心特别细,所以总会把简单的事情想的很复杂。”说到自己的优缺点,孙玉洁笑着说,“其实我优点还挺多的,比如能吃苦。而且不管是比赛还是其他什么事情,不到最后我都不会轻言放弃。我妈从小就教导我这一点,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努力了,付出和回报总会成正比的。”
而对于里约奥运会的目标,孙玉洁对记者笑称,“女子重剑团体的金牌我要卫冕,女子重剑个人的金牌我也想要,你看成不?”对未来,孙玉洁也已有了自己的谋划:“接下来我想去好好念念书。我觉得学习和运动不仅不矛盾,相反还能相互促进和提高。将来要是退役了,我一定要拿出时间在祖国各地好好转一转。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在家乡、在全国为推广击剑运动做些事。”
许安琪:
继续努力,做好自己
许安琪身高超过1.8米,在人群中总是很引人注目。在合肥学院的活动中,自己带着一个小本本,走到哪,看到些什么,都会记下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总是回答得很简短。
问她的目标,许安琪告诉记者:“接下来还有全运会,训练和比赛都会很多,现阶段我还是会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击剑事业上。”四年后的里约奥运会,李娜与骆晓娟都将面临退役,同为1992年出生的孙玉洁、许安琪,毫无疑问将是中国女子重剑新的领袖。对此许安琪表示,“我现在想的就是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用实际行动和成绩来回报家乡父老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