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家讲坛”开讲之后逐渐为大众所熟知的于丹,其实头顶本来就有许多光环,诸如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文化学者等等。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于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可称得上是一个成功人士。但日前在北京四中的“校友论坛”上,于丹却自曝:“我是好学校里的差生样本。”
单以成绩论,学生时代的于丹并不出众,更未显露将来能进中国作家财富排行榜的端倪。然而在母校演讲的开场白中,于丹用一种略带自豪的口吻说:“当年,我的记忆也很辉煌,但那是一个差学生在一所好学校,生命如何被成全的记忆。”她认为自己遇到了一群好老师,其中一位老师教她不要放弃梦想。
我们相信,于丹后来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来自她个人的天分和努力。但毋庸置疑的是,她在学生时代的经历,特别是一些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也为她加强信心和勇气提供了正能量。有人或许认为,于丹作为成功人士、社会名流,在演讲中自陈曾经的“差生”经历,有点“成王败寇”的味道,是现在的成功对过去失败的宽容。
其实即便如此,于丹的“自曝”依然有价值。恰恰是于丹这样有公众影响的人物,通过在演讲中介绍自己的成长史,可以雄辩地证明我们教育制度中的缺陷和谬误。以“差生”自居,而又不以“差生”为意,于丹心态上的这份淡然或许来自儒家经典,也或许源自入世的修炼。但这种态度通过演讲传递给听众,也许就是对应试教育最好的纠偏。
另一方面,人生际遇充满偶然性,偶然的一些小事,或你原以为无足重轻的人,都可能对你的一生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在人生的某些关键节点,如果你遇到了一个人,他告诉你不要放弃梦想,你也许会成为于丹。在这个教育功利化的时代,应该多一些人来告诉孩子们:成全自己的生命,远比摘掉“差生”的帽子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