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实际上一直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可问题是,纵观百余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情况,获奖的大部分是欧美作家,而亚洲作家屈指可数。我们甚至疑问,我们有没有必要用诺贝尔文学奖来证明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几个对中文和中国文学不甚了解的瑞典老头对中国文学的鉴定真有那么重要吗?
(今日本报17~21版)
的确,近百年中国籍文学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学没有成就,也丝毫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中国现代文学是中西两种文化与文学碰撞、交融的产物,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学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也可以说是西方文学在中国土壤上的重新生长。几十年的时间里群星闪耀,产生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张爱玲、艾青这样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而这次莫言总算获得文学奖了,由此我们在诺贝尔文学奖问题上总算不必要多言了。当然,莫言的获奖不仅是他一个人获奖,更是中国文学的胜利,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中国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更多的人所习惯和接受。懂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能够直接用中文来欣赏中国文学。
由此,不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中国都该得奖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对这种推论的现实肯定。
这次文学奖花落中国,我们更加需要深思,为什么我们会对诺奖如此魂牵梦绕?应该指出的是,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的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虽有不少瑕疵,但这些瑕疵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无法撼动的地位。在纷繁复杂的外部因素干扰之下,诺贝尔文学奖在评奖程序上严格遵守既定的评选规则,始终如一地坚持文学的理想主义品格,确保艺术标准的独立性,极力弘扬文学的批判精神。诺贝尔文学奖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某些瑕疵。当然,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中国现今文坛的一面镜子——时代越发展,中国文学便更要加快步伐紧跟时代,反映时代。
从这一点上讲,中国文学还需要做很多,我们每一个人还需要多做莫言。
我相信当我们的国人不会再为了名利做一些互相伤害的事情了,也就能够真正地开始考虑竭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那时我们的文学也就会真的回归到其本应具有的层面上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我们能够吃饱穿暖了,有了国际地位了,我们衣食无忧了,我们才有心情、有资格去追求精神享受。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想问题,不容我们忽视,毕竟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如此密集地谈论高雅的文学话题,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